庆祝吴养洁院士九十华诞专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研究论文 在含水介质中钯高效催化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与芳基氯代物的碳氢芳基化反应 穆兵, 李敬亚, 邹大鹏, 吴豫生, 常俊标, 吴养洁 有机化学 2018, 38 (1): 95-102. DOI: 10.6023/cjoc201710029 摘要 (481) PDF (490KB)(585) 可视化 3-芳基咪唑并[1,2-a]吡啶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结构中,在药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在材料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含水介质中,利用醋酸钯催化咪唑并[1,2-a]吡啶及其衍生物与芳基/杂芳基氯代物的碳氢芳基化反应,简便、高效地合成系列3-芳基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并以较好至优秀的收率获得芳基化产品.该方法采用廉价易得的芳基/杂芳基氯代物和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为偶联反应的底物,且底物的范围能够拓展至缺电子、富电子的芳基氯代物和杂芳基氯代物及多种基团取代的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含苯并咪唑单元共轭结构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发光性能研究 林丹燕, 宋森川, 陈智勇, 郭鹏然, 陈江韩, 史华红, 麦裕良, 宋化灿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03-111. DOI: 10.6023/cjoc201709047 摘要 (513) PDF (1839KB)(552) 可视化 设计合成了系列含苯并咪唑单元的共轭结构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吸收波长(λa)、荧光发射波长(λe)、荧光量子产率(Φ)和荧光寿命(τ),讨论了分子结构与其光谱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发光性能,Φ值最高者达到0.91.以1,4-二-[2-(1-苄基苯并咪唑基)]苯(5b)制作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发光主峰在448 nm,在电压23.8 V(875 mA•cm-2)时最大亮度到达6790 cd•m-2,最大电流功效1.17 cd•A-1,最大功率效率0.96 lm•W-1,最大外部量子效率0.92%,这些数据表明该类化合物作为OLED材料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5) 研究论文 银催化9-联烯嘌呤与氟代双(苯磺酰基)甲烷的单氟甲基化反应 郭真, 谢明胜, 韩瑞杰, 渠桂荣, 郭海明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12-117. DOI: 10.6023/cjoc201711001 摘要 (533) PDF (986KB)(389) 可视化 以氟代双(苯磺酰基)甲烷为氟化试剂,AgF(3 mol%)为催化剂,实现了9-联烯嘌呤的单氟甲基化反应,并在不同取代基的9-联烯嘌呤底物中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收率.单氟甲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和E-选择性.同时,这种方法为合成含氟嘌呤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 研究论文 联苯骨架手性双咪唑啉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环丙烷化中的应用 朱新举, 牛俊龙, 赵雪梅, 郝新奇, 宋毛平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18-123. DOI: 10.6023/cjoc201708037 摘要 (567) PDF (919KB)(419) 可视化 一系列含有轴手性和中心手性的联苯双咪唑啉配体被首次合成.相较于传统的策略,Ullmann偶联方法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效率,尤其对于含有叔丁基的配体.得到的配体被进一步应用于在铜催化下的不对称环丙烷化.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碘催化喹啉氮氧化物与磺酰肼的区域选择性磺酰化反应 余海洋, 皮超, 王勇, 崔秀灵, 吴养洁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24-130. DOI: 10.6023/cjoc201709054 摘要 (577) PDF (680KB)(720) 可视化 发展了一种新型且简单的喹啉氮氧化合物的2位区域选择性磺酰化反应,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能、环境友好、无金属添加等优势,脂肪和芳香磺酰肼都能以较好的收率得到2位磺酰化喹啉化合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β-氨基羰基化合物合成研究及其应用:(+)-Sedridine的全合成 孙凯, 孙兴文, 林国强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31-137. DOI: 10.6023/cjoc201710022 摘要 (364) PDF (478KB)(556) 可视化 β-氨基羰基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及药物中,并且是重要的合成砌块,可方便地转化为其它结构和片段.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氧气为氧化剂,醋酸钯、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可将手性高烯丙基胺类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β-氨基羰基化合物.该方法产率良好,底物适应性好,不影响分子中已有的手性中心.利用该方法完成了天然产物分子(+)-Sedridine的全合成工作,总收率32%.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3'-叠氮D/L-核苷的合成 任行, 陶京朝, 安浩云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38-147. DOI: 10.6023/cjoc201708005 摘要 (416) PDF (444KB)(359) 可视化 报道了两种正交保护的3'-叠氮-3'-脱氧-D/L-核糖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此二关键中间体与各种嘧啶、吡啶、嘌呤相关的杂环碱基进行糖苷化,得到了相应的3'-叠氮-3'-脱氧D核苷衍生物以及3'-叠氮-3'-脱氧L核苷衍生物.合成了药物相关的3'-叠氮-3'-脱氧-6-氮杂尿苷、4-脱氧尿苷、2-硫代尿苷、3-去氮尿苷、硝基吡啶核苷、异胞苷衍生物.31个最终产品中的14个是新化合物,其结构均得以确证.所有最终产品都是用本文描述的平行法从相应的新关键中间体合成而得.此二关键中间体可以用于合成含有任何不同碱基的新型核苷衍生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肽的设计、合成及与抑癌基因蛋白RAD51肽段的相互作用 李林璐, 吕名秀, 卢奎, 刘广斌, 彭露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46-252. DOI: 10.6023/cjoc201708041 摘要 (481) PDF (2735KB)(400) 可视化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肽对抑制女性乳腺癌病发有积极作用,其与乳腺癌细胞内抑癌基因蛋白RAD51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乳腺癌药物发现的重要部分.通过Discovery Studio模拟类BRCA1肽与RAD51对接过程,利用R-DOCK评价系统从结果中筛选出4条评分较高的类BRCA1肽,采用固相逐步合成法制得.通过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与RAD51肽段(Pep158-180、Pep181-200、Pep241-260)的相互作用,发现4条类BRCA1肽的作用都强于BRCA1肽,这与模拟的结果相一致,其中BRCA1-3与RAD51的两个关键肽段(Pep158-180、Pep241-260)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BRCA1肽和其他类肽.该研究结果为乳腺癌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 CSCD(1) 研究论文 基于Tat (49-57)抗菌肽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吕名秀, 买文鹏, 卢奎, 段冰潮, 赵玉芬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48-155. DOI: 10.6023/cjoc201708042 摘要 (346) PDF (2233KB)(411) 可视化 基于细胞穿膜肽Tat(49-57) N端二肽修饰设计了4条阳离子型抗菌肽Tat(YG)、Tat(YY)、Tat(FG)和Tat(FF),并通过Fmoc多肽固相合成法进行合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利用多种光谱法研究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Tat(YY)、Tat(FF)、Tat(FF)和Tat(YY)、Tat(FF)分别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率最高的,且抗菌肽的溶血性都很小,但对真菌的增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与DNA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Tat(49-57)及其衍生肽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是沟槽模式,衍生肽与DNA的相互作用能力增强,具有进一步改善设计成为优异抗菌药物的价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对映选择性分析:在二乙基锌与苯甲醛不对称加成中手性配体设计的逻辑推理 王敏灿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62-170. DOI: 10.6023/cjoc201708066 摘要 (393) PDF (507KB)(325) 可视化 基于二乙基锌与苯甲醛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催化剂的构象和对映选择性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手性催化剂的动态构象行为的对映选择性分析,详细描述了一个理性设计手性配体的方法,即从一个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手性中心的β-氨基醇出发,通过对催化剂动态构象行为的合理控制,理性设计出几乎是所有报道的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β-氨基醇类手性配体,共94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Cudratricusxanthone B的全合成 周鹏飞, 侯爱君, 王洋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56-161. DOI: 10.6023/cjoc201708060 摘要 (399) PDF (454KB)(580) 可视化 以价廉易得的2,4-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Claisen重排和选择性脱甲基等8步反应,以3.1%的总收率首次完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异戊烯基氧杂蒽酮类天然产物cudratricusxanthone B(1)的全合成,为该化合物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还合成得到另一氧杂蒽酮化合物2,证实文献报道的氧杂蒽酮类天然产物staudtiixanthone D结构鉴定有误.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含二氮杂芴基的旋光环氧化合物的合成及聚合研究 孙允凯, 张劲, 刘慧君, 王小峰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53-258. DOI: 10.6023/cjoc201708052 摘要 (345) PDF (671KB)(433) 可视化 以1,10-邻菲罗啉(1)为原料制备4,5-二氮芴-9-酮(2),并合成4,5-二氮杂芴(3)和9-亚甲基-4,5-二氮杂芴(5),再利用正丁基锂(或甲基锂)与上述两种二氮杂芴反应得到相应的锂盐,在-50℃下与旋光的环氧氯丙烷(ee>98%)反应得到光学纯的含二氮杂芴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它们的ee值均大于98%.将4,5-二氮芴-9-酮与乙基溴化镁(或苯基溴化镁)反应,得到相应的叔醇.叔醇在氢氧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与旋光的环氧氯丙烷反应,也得到光学纯的含二氮杂芴基取代末端环氧化合物,ee值均大于97%.将末端环氧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很窄的含二氮杂芴基的聚醚.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对影响聚合的相关因素做了探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基于C^N^N三齿配体以及苯乙炔基或苯基的环金属化铂磷光络合物的比较研究 Robert Mroz, Dileep A. K. Vezzu, Brian Wallace, Deepak Ravindranathan, Jeffrey Carroll, Robert D. Pike, 霍守权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71-182. DOI: 10.6023/cjoc201709010 摘要 (470) PDF (4082KB)(538) 可视化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以2-芳基-6-(1H-砒唑-1-基)砒啶[芳基=苯基(L1),2,4-二氟苯基(L2),3,5-二甲基苯(L3),3-甲氧基苯基(L4),2-噻吩基(L5),2-苯并噻吩基(L6)]为环金属化配体,以苯乙炔基或苯基为辅助配体的铂化合物1a~6a和1b~6b.其中2b,3b和5b的结构用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辅助基团苯基与配位平面采取一种扭曲的构型.Pt—C(苯基)键较Pt—C(炔基)键弱.对铂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包括吸收和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苯乙炔基取代的铂化合物1a~6a在室温溶液里发射较强的磷光,而苯基取代的确铂化合物1b~3b仅发射很弱的光.但是,化合物4b~6b发射比较强的光,尽管发光效率还是比相应的4a~6a低.这一现象表明4b~6b和4a~6a的激发态可能定域在三齿环金属化配体上.化合物1a~6a表现的较高发光效率可能是因为较强的和刚性的炔基配体.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寡肽转运蛋白特征基元III的固相合成与性质研究 赵东欣, 吕名秀, 马丽, 卢奎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66-271. DOI: 10.6023/cjoc201708053 摘要 (402) PDF (856KB)(332) 可视化 人体中寡肽转运蛋白对于小肽和药物的转运极为关键,而保守序列对于维持其结构与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寡肽转运蛋白中特征肽段的作用,促进寡肽在药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寡肽转运蛋白2的特征基元Ⅲ(FYLSINAGS)及其四个突变体,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后,对产物进行了质谱检测.用紫外、荧光光谱及结构模拟方法研究了寡肽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与结构模拟结果表明,FYGSINAGS碳端的丝氨酸、肽段中丝氨酸残基的数目和位置对于寡肽的结构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大.将寡肽C-末端的丝氨酸突变为疏水性氨基酸有利于寡肽螺旋结构的形成,丝氨酸全部突变后寡肽与DNA的嵌入作用增强.因而寡肽转运蛋白的特征基元Ⅲ中丝氨酸残基,尤其是C末端的丝氨酸是比较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残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三核N-杂环卡宾-钯(II)化合物催化芳基氯化物的Buchwald-Hartwig胺化反应研究 王涛, 许凯, 张安安, 王万里, 刘澜涛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59-265. DOI: 10.6023/cjoc201708036 摘要 (426) PDF (556KB)(455) 可视化 三核N-杂环卡宾-钯(Ⅱ)化合物可以作为芳基氯化物参与的Buchwald-Hartwig胺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前体.在催化剂用量为2.0 mol%的条件下,环状仲胺、芳香伯胺和伯胺与多种芳基氯化物均能顺利地发生胺化反应,以中等至优秀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苯胺催化在生物大分子修饰和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蔡茂, 韩彦方, 章琪, 罗三中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10. DOI: 10.6023/cjoc201708050 摘要 (929) PDF (1121KB)(1194) 可视化 成肟或成腙的经典缩合反应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且底物易于合成,是一类简单但又重要的偶联反应,在生物分子修饰和材料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该反应十分缓慢,而且往往需要在酸性溶液以及较高的底物浓度下进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苯胺作为亲核性催化剂可以显著加速成肟和成腙等缩合反应,初步解决了这类反应的速率问题,反应条件更为温和,生物兼容性好,已成为目前生物大分子修饰中最通用的偶联手段.本文详述了近年来芳胺催化剂的设计与发展、芳胺催化机制和构效关系以及高活性芳胺催化剂在生物大分子修饰和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芳香性:历史与发展 华煜晖, 张弘, 夏海平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1-28. DOI: 10.6023/cjoc201709009 摘要 (1441) PDF (4532KB)(1663) 可视化 芳香性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概念,芳香性化合物通常具有特殊的稳定性.探究分子的芳香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稳定的本质,还可以预测和构建稳定或去稳定的分子骨架.开展芳香性研究,必须从芳香性的内涵与判定方法入手.主要介绍芳香性的起源、定义、相关的理论和实验判据,并将芳香性加以分类,以实例进一步分析芳香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2) 综述与进展 N-环钯化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英文) Viacheslav I. Sokolov 有机化学 2018, 38 (1): 75-85. DOI: 10.6023/cjoc201707019 摘要 (470) PDF (1612KB)(749) 可视化 近年研究表明二茂铁的环钯化衍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偶联反应中,比如Heck反应、Suzuki反应、aza-Claisen重排反应等.主要综述了含氮导向基的二茂铁衍生物的环钯化反应,包括通过不对称诱导或拆分手段合成具有平面手性环钯化合物,基于环金属化反应1,1'-取代二茂铁钯化物的合成,以及其在催化反应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基于异斯特维醇的新型伯胺-方酰胺催化的高对映选择性Michael加成反应 马志伟, 刘晓锋, 刘俊桃, 陶京朝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83-189. DOI: 10.6023/cjoc201706025 摘要 (407) PDF (508KB)(377) 可视化 新型双功能伯胺-方酰胺能有效催化醛与马来酰亚胺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应用此法,可简便地制备一系列取代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并能以高产率(高达98%)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9%ee)分别得到相应加成产物的两个异构体.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金催化的扩环反应:2,3-苯并二氮杂(艹卓)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胡辉, 胡晓苹, 陈铭, 孙宁, 刘元红 有机化学 2018, 38 (1): 190-199. DOI: 10.6023/cjoc201708046 摘要 (422) PDF (597KB)(724) 可视化 研究了金催化的基于1-炔基-1,2-二氢-2,3-二氮杂萘类底物的氧化/扩环反应,在以PPh3AuNTf2为催化剂8-甲基喹啉氮氧化物为氧化剂的条件下高效地合成了2,3-苯并二氮杂(艹卓)类化合物.该反应可能经历了α-羰基金卡宾的生成以及选择性的1,2-苯基迁移反应,而1,2-H和1,2-N迁移反应未观测到.我们还研究了2,3-苯并二氮杂(艹卓)类产物在FeCl3存在下的转化反应,发现随着FeCl3的用量的不同,可以分别生成吡唑及多并环类产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室温下铜催化丙烯酸与膦氧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 乔辉杰, 孙素颜, 康建勋, 杨帆, 吴豫生, 吴养洁 有机化学 2018, 38 (1): 86-94. DOI: 10.6023/cjoc201708049 摘要 (443) PDF (524KB)(540) 可视化 发展了一种简单而又温和的铜催化芳基丙烯酸与膦氧类化合物脱羧偶联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烯基膦类化合物的途径;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反应生成β-酮基膦化合物为主的产物.这两类反应的显著特点包括:优秀的化学反应选择性、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以及温和的反应条件(如便宜的氧化剂、无配体参与和室温环境等).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吡啶乙醇类双[N,O]环钯配合物在Fujiwara-Moritani反应中的高效催化应用 李亚波, 申振, 黄萌萌, 张建业, Jung Keun Kim, 吴养洁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00-207. DOI: 10.6023/cjoc201708063 摘要 (488) PDF (492KB)(480) 可视化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啶乙醇类双[N,O]环钯配合物,以该类环钯配合物为催化剂,通过Fujiwara-Moritani反应,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2 mol%催化剂,30℃,空气环境中)即可高效实现噻吩、呋喃类芳杂环与各类烯烃的偶联,并以中等到高等的分离产率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进一步通过动力学实验和ESI(+)-MS同步检测,推测该反应是通过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CMD)机理进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 李臻益, 胡晓玉, 强琚莉, 张冬梅, 肖守军, 林晨, 王乐勇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9-39. DOI: 10.6023/cjoc201708065 摘要 (397) PDF (1070KB)(607) 可视化 胰岛素是临床上I型及Ⅱ型糖尿病的常用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人体血糖浓度,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阶段胰岛素主要的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但长期频繁的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多毒副作用,如疼痛感、局部组织麻痹或感染以及神经受损等.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新颖的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得到了广泛发展.本综述主要从胰岛素载药体系的响应机制、新型载药母体的构筑方法以及智能释放的调控原理等角度概述了近年来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胰岛素载药体系的优缺点,并指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研究简报 金(I)催化的萘环上三甲基硅基的1,2-迁移反应 杨琪, 刘亮, 张文雄, 席振峰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72-276. DOI: 10.6023/cjoc201708059 摘要 (382) PDF (586KB)(1034) 可视化 采用Lewis酸和水协同作用策略,以1,8-双取代萘化合物为底物,实现了AuI催化的三甲基硅基的1,2-迁移反应.该方法条件相对较为温和,底物普适性较好,且反应具有较高的分离收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 研究论文 金催化2-炔基芳基叠氮氧化重排一锅法快速合成苯并噁嗪-4-酮 张小祥, 吕昌, 李萍, 雍万雄, 李静, 朱新宝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08-214. DOI: 10.6023/cjoc201706030 摘要 (518) PDF (550KB)(350) 可视化 通过金催化2-炔基芳基叠氮的氧化重排,发展了一种一锅一步法快速有效合成4H-3,1-苯并噁嗪-4-酮衍生物的方法.在不苛刻的条件下,目标产物可以达到中等到非常好的产率.该反应的特点在于以醋酸作溶剂的条件下,大多数反应进行的比较快,通常在1 h以内.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α-亚胺基磷杂二茂铁的合成、结构及配位化学研究 郝延蔚, 田荣强, 吴迪, 段征, Mathey François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77-280. DOI: 10.6023/cjoc201707023 摘要 (483) PDF (539KB)(394) 可视化 3,4-二甲基-1-苯基磷杂环戊二烯通过两次[1,5]σ-迁移在α-位分别引入苯基和亚胺基得到α-亚胺基磷杂环戊二烯负离子1,1和[Cp*FeCl]n反应得到新的P,N双齿配体α-亚胺基磷杂二茂铁2.2可以和Mo和Rh等形成配合物,其中2及其Mo配合物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格氏试剂参与的铁催化偶联反应中的添加物效应(英文) 刘强, 王彬, 彭小水, 黄乃正 有机化学 2018, 38 (1): 40-50. DOI: 10.6023/cjoc201708006 摘要 (664) PDF (695KB)(870) 可视化 铁催化的有机金属亲核试剂与有机卤化物亲电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是目前形成新的碳碳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综述了最近10年来铁催化的格式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中有关添加物的相关效应及其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3) 研究论文 碘/碘化亚铜介导的烯酰胺氧化环化反应合成多取代噁唑 于文全, 常俊标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15-220. DOI: 10.6023/cjoc201708009 摘要 (566) PDF (485KB)(415) 可视化 开发了一种简洁、高效的碘/碘化亚铜介导分子内氧化性C—O键构建反应用于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对易得的烯酰胺类底物进行氧化环化可以合成各种芳基、烷基、酰胺基、酯基以及酰基等基团取代的噁唑衍生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