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四十周年专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目录 2020年40卷11期封面及中英文目录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1-0. 摘要 (181) PDF (6126KB)(203)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前言 前言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2-0. 摘要 (190) PDF (342KB)(142)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银催化烷烃碳氢键的区域选择性苄基化反应 王飞, 刘国生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69-3970. DOI: 10.6023/cjoc202000073 摘要 (313) PDF (427KB)(391)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镍介导的苯酚衍生物碳氧键活化合成三氟甲基芳烃 王震宇, 戴辉雄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71-3972. DOI: 10.6023/cjoc202000074 摘要 (284) PDF (407KB)(345)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锰催化未活化烯烃的氢芳化反应 何恒驰, 谢劲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73-3975. DOI: 10.6023/cjoc202000075 摘要 (342) PDF (432KB)(398)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2-吡喃酮参与的不对称反电子需求Diels-Alder反应 丁祥峰, 邓卫平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76-3977. DOI: 10.6023/cjoc202000076 摘要 (340) PDF (372KB)(350)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阳极产生苯炔中间体与环状β-酮羰基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电化学α-芳基化反应 张庆林, 郭昌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78-3979. DOI: 10.6023/cjoc202000077 摘要 (381) PDF (412KB)(403)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铜催化β-三氟甲基-1,3-烯炔选择性双硼化反应 朱圣卿, 储玲玲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80-3981. DOI: 10.6023/cjoc202000078 摘要 (778) PDF (400KB)(452)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基于烷基羧酸的电化学重排环化反应:吡啶并三唑酮衍生物的合成 马红星, 梅天胜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82-3983. DOI: 10.6023/cjoc202000079 摘要 (500) PDF (497KB)(498)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螺旋甾烷醇Bufospirostenin A的不对称全合成 童震中, 丁寒锋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84-3985. DOI: 10.6023/cjoc202000080 摘要 (649) PDF (453KB)(597)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钯/手性降冰片烯协同催化高效构建轴手性化合物 张子玉, 王晓晨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86-3987. DOI: 10.6023/cjoc202000081 摘要 (280) PDF (417KB)(426)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亮点述评 钯催化卡宾桥联碳氢键活化构筑二苯并ε-内酰胺 阎旭飞, 夏莹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88-3989. DOI: 10.6023/cjoc202000082 摘要 (375) PDF (520KB)(476)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过渡金属催化环加成反应合成八元碳环研究进展(2010~2020) 王路宁, 余志祥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536-3558. DOI: 10.6023/cjoc202010025 摘要 (989) PDF (897KB)(1085) 可视化 八元碳环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如紫杉醇和瑞他帕林)和香料分子等功能分子中.许多含有八元碳环的天然产物如vinigrol和ophiobolin(蛇孢假壳素)都显示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因此,合成这些含有八元碳环的分子将会为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香料化学、材料化学和其它科学的发展提供分子基础.八元碳环的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挑战之一.为了迎接这一挑战,许多卓有成就的化学家发展出了许多金属催化的环加成反应以合成八元碳环,从而为高效、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地合成目标分子提供帮助.在2010年时,我们曾经对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环加成反应制备八元碳环这一前沿方向进行过总结.本综述总结了2010~2020年期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新型环加成反应的发展、环加成反应的应用以及机理研究,希望可以为关注此领域的有机化学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指引,同时鼓励更多合成化学家利用这些环加成反应进行各种功能分子的合成,并发展出更多用于八元碳环合成的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频哪醇硼烷在酮及亚胺的不对称硼氢化中的应用 刘文伯, 陆展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596-3604. DOI: 10.6023/cjoc202008039 摘要 (1003) PDF (704KB)(1088) 可视化 手性醇及手性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医药、农用化学及精细化工,酮及亚胺的不对称硼氢化反应为制备该类化合物提供了有效手段.频哪醇硼烷,自1991年被报道以来,作为一种稳定的、商品化的、易定量的有机硼试剂被广泛应用于羰基化合物、亚胺及腈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及其机理研究中.在过去5年里,频哪醇硼烷也被应用于不对称硼氢化反应,以制备手性醇及手性胺.按不同的催化剂,如地球丰产过渡金属、主族元素及稀土金属分类,介绍频哪醇硼烷参与的酮和亚胺的不对称催化硼氢化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 华庭碧, 阳青青, 肖文精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559-3595. DOI: 10.6023/cjoc202006072 摘要 (822) PDF (1856KB)(1646) 可视化 在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类1,3-偶极子中,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是使用最广泛的反应试剂,用于结构多样化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构建.简单综述了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重点介绍[3+2]、[3+3]、[3+4]、[5+1]、[3+1]环加成以及其他反应,并讨论了反应的特点、反应过程及合成应用,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可见光促进烷基硼化合物转化研究进展 史敦发, 王露, 夏春谷, 刘超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05-3619. DOI: 10.6023/cjoc202006033 摘要 (919) PDF (961KB)(1121) 可视化 有机硼化合物来源广泛,转化丰富多样,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药以及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中.烷基硼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硼化合物,其合成以及转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近来在有机反应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可见光诱导下,四配位烷基硼化合物能发生单电子转移产生烷基自由基,从而进一步构建不同的化学键.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基于吲哚酸单元的那西肽生物合成途径中酶底物容忍度研究 范亚飞, 张鄂, 郭恒, 牟柠, 陈单丹, 王文贵, 王守锋, 刘文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28-3836. DOI: 10.6023/cjoc202006059 摘要 (391) PDF (887KB)(354) 可视化 那西肽(NOS)是硫肽类抗生素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活性,但水溶性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应用.由于其结构复杂,采用化学全合成方式获得理化性质改善的类似物难以进行.在前期那西肽生物合成研究的基础上,以侧环3-甲基-2-吲哚酸(MIA)类似物作为化学探针,通过探针分子与突变株共同发酵并结合发酵产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探究了那西肽生物合成酶的底物容忍度.研究结果表明,那西肽生物合成酶对F,Cl,CH3取代的MIA类似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对大位阻取代基(NO2,CF3,Ph)的MIA类似物不能耐受,同时MIA上取代基团的结构大小和性质也影响了NOS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蛋白对其识别、转运和上载等步骤.不仅探究了NOS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蛋白的底物容忍度,有望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工程获得NOS的类似物;同时为采用酶的定向进化技术以改善NOS生物合成过程中限速步骤酶的底物容忍度,拓展利用NOS产生菌获得更多类似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光促进十聚钨酸盐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反应 袁晓亚, 杨国平, 於兵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20-3632. DOI: 10.6023/cjoc202006068 摘要 (1706) PDF (1456KB)(1971) 可视化 近年来,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在光催化有机合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光照下,十聚钨酸盐可以活化反应物中的C—H键,通过“氢原子转移”作用产生自由基,进而实现C—H键官能团化反应.对近年来十聚钨酸盐在光诱导下催化C—H键官能团化,构筑C—C、C—N、C—F键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铁卟啉类化合物催化乙烯基硫醚和重氮化合物间的环丙烷化和C—S键断裂的竞争反应 闫晓静, 李畅, 靳智雄, 徐孝菲, 陈维伟, 潘远江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37-3846. DOI: 10.6023/cjoc202006043 摘要 (538) PDF (647KB)(520) 可视化 建立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发生环丙烷化反应和C—S键断裂反应的催化体系.对于乙烯基苯基硫醚和重氮乙腈(通过原位策略制备)间的反应,在氯化血红素的催化作用下,可得到环丙烷化反应产物;在铁酞菁的催化作用下,则得到C—S键断裂反应产物.该反应体系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无需高温、室温下搅拌1 h即可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获得对应的目标产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力致发光现象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常凯, 李倩倩, 李振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56-3671. DOI: 10.6023/cjoc202006052 摘要 (1939) PDF (10290KB)(2693) 可视化 近年来,力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光现象,发展迅速,在应力检测、防伪加密、新型光源、生物成像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分子聚集态科学的关注,特别是对有机分子固态下的排列和堆积方式、分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深入认识,有机力致发光材料近几年发展迅速,并逐步实现多场景下的应用.从力致发光现象与机理出发,讨论了有机力致发光现象与分子聚集态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力致发光的测试表征手段、施加应力大小与力致发光强度的关系和力致发光颜色等,着重介绍了目前力致发光的应用,并对力致发光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三(三甲硅基)硅烷/氧气促进和可见光加速烷基碘向醇的转化 李健羽, 曾金龙, 陈剑锋, 赵宝国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53-3857. DOI: 10.6023/cjoc202006055 摘要 (645) PDF (490KB)(416) 可视化 发展了一种由烷基碘向醇转化的温和方法.该反应的发生需要三(三甲硅基)硅烷/氧气存在,同时可以通过可见光照射加速.不同类型的烷基碘化物,如一级、二级和三级烷基碘化物都能顺利发生反应,以38%~99%的收率得到相应的醇化合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光促芳香烃甲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杜建波, 陈跃刚, 左智伟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46-3655. DOI: 10.6023/cjoc202006079 摘要 (819) PDF (920KB)(1670) 可视化 甲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进行结构修饰的一类重要反应.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甲基有助于提高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亲和力、生物溶解度和代谢稳定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神奇的甲基效应”.近年来,可见光促进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不断发展,该类反应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新颖的催化模式通过单电子传递或者能量转移等方式活化底物,得到高活性反应中间体,从而实现多类型重要转化.近来,已有多例利用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体系实现了芳香烃的甲基化反应的报道,为向芳烃中引入甲基提供了新颖、高效的途径.系统地阐述了可见光促进的芳香烃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部分反应的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60]富勒烯稠合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牛闯, 王官武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33-3645. DOI: 10.6023/cjoc202006081 摘要 (543) PDF (1317KB)(629) 可视化 由于富勒烯衍生物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化学家们在过去30年来一直致力于其合成,并且报道了众多功能化富勒烯的合成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电化学合成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区域选择性良好和产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被认为是制备各种富勒烯衍生物的新颖且高效的策略.电化学还原会导致富勒烯衍生物中杂环结构单元在富勒烯骨架上的碳-杂原子键断裂和重排,为富勒烯衍生物的多官能化提供了新的模式,从而使[60]富勒烯稠合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功能化近年来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综述了2011年以来[60]富勒烯稠合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用于可切换不对称催化的人工刺激响应催化体系 唐雨平, 何艳梅, 范青华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72-3685. DOI: 10.6023/cjoc202006076 摘要 (455) PDF (1007KB)(502) 可视化 受酶变构催化的启发,人工刺激响应不对称催化体系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通过将刺激响应性官能团引入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利用光驱动、配位驱动、pH驱动以及氧化还原驱动等方式,动态调控催化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成功实现了多类可切换不对称催化反应.主要介绍了近20年来人工刺激响应性不对称催化体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通过选择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刺激响应模块与催化位点的有机结合和动态调控出发,阐述其作为手性开关催化剂或者立体发散性合成催化剂的设计原理、作用机制以及他们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同时对这一新兴领域的优势和局限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研究进展 许双花, 陈俊, 陈加荣, 肖文精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493-3516. DOI: 10.6023/cjoc202007004 摘要 (1539) PDF (1389KB)(2079) 可视化 金鸡纳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且具有优势的手性骨架,易于修饰,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随着不对称合成化学的发展,化学家们将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作为优势手性催化剂或配体应用于许多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尤其是近年来,有机化学家们利用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的手性配体发展了一系列金属催化不对称反应.本综述较为详细地概述了近年来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作为催化剂或配体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探讨了相关反应机理,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过硫酸钾促进2-炔芳基腈与亚磺酸钠的自由基串联环化:构筑稠环环戊烯并[gh]菲啶 陈志超, 张红, 周树锋, 崔秀灵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66-3872. DOI: 10.6023/cjoc202007005 摘要 (616) PDF (481KB)(371) 可视化 报道了一种以2-炔芳基腈和亚磺酸钠为原料,过硫酸钾为氧化剂,通过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一步构筑环戊烯并[gh]菲啶的新方法.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底物适应性较强等优势.利用此方法简便地合成了多种潜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4-磺化环戊烯并菲啶.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箭毒蛙生物碱Batrachotoxin的不对称全合成新策略初探——官能化的CD环的不对称合成 王小刚, 黄培强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58-3865. DOI: 10.6023/cjoc202007021 摘要 (696) PDF (622KB)(776) 可视化 在已报道的800多种箭毒蛙素生物碱中,batrachotoxin因其极强的心脏和神经毒活性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引起了多学科的广泛关注.设计了一条与已报道的三条batrachotoxinin A的全合成路线不同的A环与CDE环通过Diels-Alder反应构建B环和整个分子中五环骨架的新策略.由于A环片段为已知化合物,CDE骨架的构筑成为本策略的关键.通过对这一策略即官能化的CD环的构筑的初步探索,首先合成了2-烯丙基-1,3-环戊二酮,然后与1-己烯-3-酮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得三羰基化合物.接着着重探索了基于该底物的Hajos-Wiechert型反应,以75%的产率和81%的ee值合成了烯丙基取代的CD环.后者经七步进行官能化,转化为CDE骨架的前体.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吲哚里西啶167B和(+)-毒芹碱的不对称合成 杨小会, 顾雪松, 宾怀玉, 谢建华, 周其林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63-3968. DOI: 10.6023/cjoc202007052 摘要 (677) PDF (555KB)(571) 可视化 报道了基于消旋δ-羟基酯的动力学拆分不对称催化氢化不对称合成(-)-吲哚里西啶167B和(+)-毒芹碱.用消旋5-羟基辛酸乙酯经手性螺环铱催化剂Ir-(R)-SpiroPAP不对称氢化得到的光学活性δ-羟基酯(S)-4和1,5-二醇(R)-5为手性原料,建立了分别以分子内还原胺化和胺基取代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构建手性氮杂[4.3.0]壬烷骨架和手性哌啶环的合成方法,完成了(-)-吲哚里西啶167B和(+)-毒芹碱的高效不对称合成.这为吲哚里西啶和哌啶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机器学习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刘伊迪, 杨骐, 李遥, 张龙, 罗三中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12-3827. DOI: 10.6023/cjoc202006051 摘要 (3029) PDF (2824KB)(3569) 可视化 近年来,由于计算能力、大数据和算法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重新兴起,已成为诸多研究领域变革性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化学信息学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帮助有机化学家了解这一新兴领域,对如何将机器学习策略应用于有机化学研究做简单介绍,同时,概括总结了机器学习在化合物性质预测、分子从头设计、化学反应预测、逆合成分析和智能合成机器方面的应用实例,分析讨论了当前机器学习在有机化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对亚苯基桥联双脲基嘧啶酮衍生物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齐丽杰, 丁逸涵, 肖唐鑫, 吴浩然, 刁凯, 鲍成, 申永, 李正义, 孙小强, 王乐勇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47-3852. DOI: 10.6023/cjoc202006070 摘要 (551) PDF (1619KB)(410) 可视化 超分子聚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动态材料,对超分子聚合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自组装规律,而且为开发智能材料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对亚苯基桥联的双脲基嘧啶酮(UPy)衍生物M1~M3的四重氢键超分子聚合.这些单体分子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其间隔基(寡聚乙二醇)的长度不同.通过测试随单体浓度变化的1H NMR,NOESY和粘度等研究了这些单体分子基于环链平衡的超分子聚合行为.结果表明间隔基长度对开环超分子聚合过程有显著影响.其原因是环状单体中亚苯基与二聚UPy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具有最短间隔基的M1缺乏π-π作用,而具有最长间隔基的M3具有较弱的π-π作用,因此二者的临界聚合浓度都较低;相比之下,间隔基长度适中的M2具有较强的π-π作用,从而导致其有较高的临界聚合浓度(189 mmol·L-1).最后,进一步研究了M1~M3与缺电子环番“blue-box”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只有M3与环番发生主客体作用.该模型促进了对分子结构与超分子聚合之间紧密关系的认识,这对精确调控超分子聚合以及开发定制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以氨气为氢源的电化学烯丙位氢化脱氟反应研究 盛杰, 吴娜, 刘旭, 刘峰, 刘帅, 丁伟杰, 刘畅, 程旭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73-3880. DOI: 10.6023/cjoc202006071 摘要 (709) PDF (724KB)(665) 可视化 偕位二氟烯烃在药物设计及含氟分子构建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电化学合成研究的开展有限,主要集中于利用三氟甲酮的脱氟烯醇硅醚化反应.利用β-三氟甲基肉桂酸酯的烯丙位氢化脱氟制备偕二氟烯烃的方法简单直接,但相关报道有限.利用电化学方法,以氨气为氢源,以石墨毡为阴阳极材料,实现了一系类的β-三氟甲基肉桂酸酯电化学烯丙位氢化脱氟反应,以中等到优秀的收率获得了多种α-取代偕二氟苯乙烯类化合物.反应中氨气与石墨毡阴极的组合可以高效地抑制阴极析氢的反应,确保阴极向底物的电子转移的高选择性.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实验表明反应是经历分步的电子转移过程,从而实现C—H键的形成以及C—F的断裂.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钯催化芳香溴化物与三甲基硅基重氮甲烷的还原偶联及其在芳香化合物甲基化中的应用 王帅, 杨成, 孙硕, 孙晗力, 王剑波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81-3888. DOI: 10.6023/cjoc202006075 摘要 (821) PDF (560KB)(619) 可视化 芳香化合物的甲基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转化.其中,由芳香卤化物出发的转化是在芳香体系中引入甲基基团的有效策略.已有的方法多需要使用预先制备的甲基金属试剂或高毒性的甲基亲电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利用三甲基硅基重氮化合物和芳香溴化物在钯催化下的还原偶联反应生成苄基硅化合物,再经过脱硅质子化过程实现的甲基化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对芳香卤化物进行甲基化的新方法.同时,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在有机分子中引入硅甲基基团.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磺酰肼和二硫缩烯酮区域选择性环化反应合成3-烷硫基取代吡唑 李毅, 万结平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89-3894. DOI: 10.6023/cjoc202005026 摘要 (585) PDF (545KB)(415) 可视化 以磺酰肼和二硫缩烯酮为起始物,在廉价易得的硫酸氢钠作为催化剂条件下,建立了二者之间区域选择性环化合成3-烷硫基取代的吡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在1,4-二氧六环作为介质和80℃加热条件下进行,高效合成了一系列N-磺酰基结构的3-烷硫基吡唑化合物.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超快速和二维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许瑶, 康经武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794-3801. DOI: 10.6023/cjoc202005046 摘要 (506) PDF (2671KB)(762) 可视化 虽然以多糖类手性固定相为标志的手性分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复杂样品的手性分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为此,近年来二维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得到了快速发展.二维液相色谱需要第二维色谱分离要足够快,因此又需要发展超快速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超快速液相色谱和二维液相色谱的发展不仅仅提高了手性分离效率,同时也迎合了高通量有机合成技术发展的需求.总结了近年来超快速液相色谱和二维液相色谱在手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超快速液相色谱手性填料技术的发展和在解决复杂手性样品分析时的策略和应用,最后对超快速和二维液相在高通量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仿生金属配合物催化的C(sp3)—H键不对称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孙强盛, 孙伟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686-3696. DOI: 10.6023/cjoc202006008 摘要 (624) PDF (898KB)(705) 可视化 C—H氧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其中C—H不对称氧化反应可以将简单烃类化合物直接转化为手性醇和酮等,为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更加经济和高效的方法.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很多化学家致力于不对称C—H氧化反应研究,但由于C—H键本身的惰性和C—H键之间微弱的立体性差异,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依然缓慢.结合影响C—H氧化反应的因素、生物酶催化氧化机制与仿生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发展,从配体类型的角度阐述当前所实现的C—H键不对称氧化的一些反应实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三氯化硼为介导的2-(1-炔基)-2-烯烃-1-酮的硼酸酯化环化 吴毅, 肖元晶, 张俊良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08-3915. DOI: 10.6023/cjoc202005025 摘要 (362) PDF (628KB)(653) 可视化 发展了一种无金属作用,以三氯化硼为介导的对2-(1-炔基)-2-烯烃-1-酮的硼酸酯化环化,有效合成具有多官能的萘硼酸酯化合物.产物中存在的硼酸酯官能团能够进行多样化的衍生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中等至良好的收率、易于克级规模制备且能实现多种合成转化的优点.同时,该工作开发了2-(1-炔基)-2-烯烃-1-酮的新合成应用.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布朗斯特酸催化下2-吲哚甲醇与色醇的取代反应:2,2'-双吲哚甲烷的化学选择性合成 毛雨佳, 陆一楠, 李天真, 吴琼, 谭伟, 石枫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895-3907. DOI: 10.6023/cjoc202005096 摘要 (467) PDF (813KB)(597) 可视化 通过布朗斯特酸催化下2-吲哚甲醇与色醇的取代反应,化学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2,2'-双吲哚甲烷衍生物,获得了高的收率(高达98%).该反应不仅为构建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2,2'-双吲哚甲烷骨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而且实现了2-吲哚甲醇参与的取代反应,丰富了2-吲哚甲醇的化学性质.此外,该反应利用了色醇C(2)-位的亲核性,为实现色醇参与的化学选择性反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新型大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李晶, 韩莹, 陈传峰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714-3737. DOI: 10.6023/cjoc202005007 摘要 (1186) PDF (2340KB)(1690) 可视化 杯芳烃、柱芳烃及其类似物均由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环通过亚甲基或次甲基桥连而形成的大环分子,统称为大环芳烃.大环芳烃由于具有结构特殊、易于合成与衍生化、富电子空腔等特点以及其在超分子化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因而一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兴趣,成为了最重要和研究最多的合成大环主体分子之一.近年来,随着大环与超分子化学的快速发展,除杯芳烃、柱芳烃等经典大环芳烃之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新颖结构的大环芳烃分子不断地被合成报道,新型大环芳烃设计构建及其功能研究也成为了大环与超分子化学中一个新的重点与热点研究课题.综述了新型大环芳烃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过去十余年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大环芳烃分子合成及其性能.希望该综述能够有助于大环芳烃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促进大环芳烃化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薁封端的引达省并二噻吩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彭培珍, 李晶, 侯斌, 辛涵申, 程探宇, 高希珂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16-3924. DOI: 10.6023/cjoc202005014 摘要 (834) PDF (1552KB)(715) 可视化 根据薁五元环的富电子性和七元环的缺电子性,设计合成了两个基于引达省并二噻吩(IDT)和薁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1和2,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及质子响应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化合物1和2在物理化学性质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器件性能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均具有可逆的质子响应特性,质子化之前的末端吸收峰在400到600 nm之间,随着TFA的加入,吸收峰红移至550到850 nm之间,充分质子化时(TFA体积比约为1%)分别红移了约200和177 nm.化合物1和2质子化之前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颜色均为红色,充分质子化后变为蓝色,加入三乙胺恢复至原来的颜色.采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化合物1和2的OFET薄膜器件,其空穴迁移率表现出数量级的差异,分别为4.14×10-3和1.05×10-5 cm2·V-1·s-1.研究结果表明,薁通过缺电子的七元环和富电子的五元环与IDT不同的键连方式,对相应材料的OFET器件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有较大影响,为研究基于薁的有机功能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钯(II)催化共轭二烯的需氧氧化1,2-双乙酰氧基化反应 居辰阳, 吴正兴, 李云艺, 张万斌 有机化学 2020, 40 (11): 3925-3933. DOI: 10.6023/cjoc202004025 摘要 (556) PDF (599KB)(692) 可视化 邻二醇类化合物在农药、手性医药以及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发展了一种钯(II)催化共轭二烯的1,2-双乙酰氧基化的方法,利用简单易得的醋酸作为氧源,氧气作为氧化剂,高区域选择性地实现了共轭二烯的1,2-双乙酰氧基化反应.本方法对芳基、酯基和羰基等取代的共轭二烯具有良好的底物适应性,催化产物经过简单醇解或水解转化为邻二醇化合物,是一种高效合成邻二醇类化合物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跳至 页 第1页 共2页 共50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