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第17期CJC论坛暨优秀论文作者(2020年)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功召开。有机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游书力研究员致开幕辞,欢迎各位获奖作者和报告者莅临有机所分享研究成果和探索之路,祝贺《中国化学》在主编麻生明院士领导下取得的显著进步,并表示有机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化学》实现成为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
上午的报告会由CJC副主编刘国生研究员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帅志刚教授作了题为“热振动关联函数理论与MOMAP计算软件的开发”的报告。介绍了作者在微扰论的框架下,提出了TVCF(Thermal Vibration Correlation Function)的理论形式,得到了非绝热跃迁速率的含时积分的解析表达式,可以高效地应用于计算发光效率、发光光谱、电荷迁移率等性能,并将该方法编制成计算软件MOMAP (Molecular Materials Property Prediction Package),商业用户超过135家。报告还介绍了作者在澄清国际上对有机/高分子电导机制、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发光过程的研究,以及国际同行应用MOMAP软件取得的研究成果。
江苏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石枫教授作了题为“手性吲哚化学”的报告。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围绕手性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这一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的系统性研究工作,针对吲哚不对称转化的传统方式中存在的挑战性问题,提出了构建手性吲哚杂环骨架的新策略:设计和开发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在此策略指引之下,实现了新型手性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发现了吲哚类平台分子的独特反应性和选择性,阐明了反应规律和理论根源,探索了协同催化模式并阐明其机制,促进了手性吲哚化学的发展。
下午的报告会由CJC副主编王新平研究员主持。
南洋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池永贵教授作了题为“NHC Catalysis, Medicines, and Agrochemicals”的报告。介绍了作者实验室致力于通过最先进的研究,解决在化学合成、药物和农用化学品领域具有基础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在最初的十年里,研究重点之一是开发新的活化模式和由N-杂环卡宾(NHC)作为关键有机催化剂实现的合成转化。目前,在第二个十年里,作者实验室对分子的功能(主要是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并转向超越实验室的大规模开发。当前的部分项目包括具有生物活性的复杂(生物)分子及其类似物(如糖类)的化学选择性反应、抗菌和抗病毒农用化学品、手性除草剂、药物分子和前体药物、超高效反应以及工业规模应用的绿色工艺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道峰教授作了题为“晶态多孔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低碳烃的高效低能耗分离对于高纯化工产品的生产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晶态多孔材料在低碳烃分离领域展示出独特优势。报告围绕晶态多孔材料结构调控、吸附剂和分离膜的构筑展开:1)发展了多组分协同调控、分子枢轴铰链、多金属位点孔环境工程调控等策略,实现了晶态多孔材料结构精准调控;2)明确了框架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框架结构对气体吸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3)将晶态多孔材料作为有序单体与高分子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策略构筑柔性、超薄、可扩大化制备的膜材料,借助孔径筛分效应,实现了系列膜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
最后,麻生明主编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对CJC的定位、发展目标及期刊的特色栏目作了介绍,并感谢报告人所作的精彩报告,以及广大作者对CJC的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麻生明主编亲自为获奖作者颁发了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