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超分子化学合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综述与进展 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 李臻益, 胡晓玉, 强琚莉, 张冬梅, 肖守军, 林晨, 王乐勇 有机化学 2018, 38 (1): 29-39. DOI: 10.6023/cjoc201708065 摘要 (622) PDF (1070KB)(844) 可视化 胰岛素是临床上I型及Ⅱ型糖尿病的常用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人体血糖浓度,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阶段胰岛素主要的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但长期频繁的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很多毒副作用,如疼痛感、局部组织麻痹或感染以及神经受损等.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新颖的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得到了广泛发展.本综述主要从胰岛素载药体系的响应机制、新型载药母体的构筑方法以及智能释放的调控原理等角度概述了近年来闭路智能胰岛素载药体系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胰岛素载药体系的优缺点,并指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综述与进展 氟硼荧类亲水性生物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卢博为, 孟舒献, 冯亚青 有机化学 2018, 38 (2): 350-362. DOI: 10.6023/cjoc201706018 摘要 (1157) PDF (829KB)(1695) 可视化 氟硼荧(BODIPY)类亲水性生物荧光探针近年来在结构优化和功能修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因其水溶性修饰方法的不断优化,在活体生物荧光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日趋活跃,逐步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生物成像材料.以水溶性修饰方法为主线,按照离子型、中性、两亲性BODIPY亲水性生物荧光探针分类,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重点是2006年以来BODIPY类亲水性荧光染料在生物体内各类必需及致病化学成分检测、癌细胞早期发现和干预、药物递送示踪、特定细胞器标记、胞内各类生物化学反应和性质变化实时监测、光动力治疗等多项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归纳了各类水溶性修饰方法的优劣及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 CSCD(1) 研究论文 新型1,8-萘酰亚胺类光控双色荧光分子开关的合成及性质 杨素华, 闫素君, 杨静, 张策, 韩国英 有机化学 2018, 38 (2): 425-431. DOI: 10.6023/cjoc201708062 摘要 (843) PDF (2145KB)(1069) 可视化 设计合成了三种新型键合螺吡喃单元的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与经典螺吡喃相比,其开环过程光响应时间较长或难以检测到其开环的部花菁结构,分析了其光响应时间变长的原因.SP3分子中由于存在强吸电子基,其在固体介质以及有机溶剂中光致变色现象较为明显,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显示出了负的溶剂效应,螺吡喃单元开环体的吸收波长没有明显的改变.荧光性能检测发现:化合物SP1、SP2在硅胶中光照前后有较为明显的荧光颜色改变,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和有机溶剂中检测不到其光照前后荧光的变化.未检测到化合物SP3光照前后在丙酮中的荧光改变,但是在聚乙二醇(200)中光照前发射绿色荧光,光照后变为橙黄色荧光,荧光光谱也检测到了其变化过程.SP3在薄层硅胶中光照前后发生的荧光颜色改变更为明显,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其荧光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橙黄色最后变为红色,化合物在PMMA膜中的荧光光谱也表明了化合物SP3具有光控双色荧光分子开关性能.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综述与进展 螺烯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房蕾, 林伟彬, 沈赟, 陈传峰 有机化学 2018, 38 (3): 541-554. DOI: 10.6023/cjoc201710028 摘要 (1288) PDF (846KB)(1600) 可视化 螺烯是一类由多个芳(杂)环邻位稠合而成的具有螺旋手性的π共轭分子.与其他类型手性催化剂相比,螺烯类催化剂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慢,但是由于螺烯分子具有刚性强、热稳定性好、易于衍生化、手性空间独特等特点,近年来螺烯作为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兴趣.根据螺烯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承担的角色不同,从螺烯作为手性诱导试剂、手性配体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三方面综述螺烯类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廖承莉, 吴娇, 张耀辉, 党曼, 邓茵茵, 胡芳 有机化学 2018, 38 (3): 555-564. DOI: 10.6023/cjoc201708039 摘要 (665) PDF (1431KB)(1039) 可视化 卤素离子在化学、生物学以及材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大小对生物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卤素化合物经常作为一种阻燃剂被添加到塑料等聚合物产品中,用以提高燃点.因此对于卤素离子的检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光化学传感器通常是指比色和荧光传感器,它具有选择性好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一些基于卤素离子的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地报道.根据主客体分子的类型,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主要包括氟离子化学传感器、碘离子化学传感器、双通道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以及功能化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类传感器的合成策略,对未来卤素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综述与进展 活性氧簇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后际挺, 李坤, 覃彩芹, 余孝其 有机化学 2018, 38 (3): 612-628. DOI: 10.6023/cjoc201709020 摘要 (806) PDF (1105KB)(1484) 可视化 在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分子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们具有氧化性,能够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与细胞的生长或凋亡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细胞内活性氧簇的荧光分析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ROS本身自有的一些特性,如存在寿命短、反应活性高等,该类荧光分析始终面临着一些难题,如选择性较低、副反应较多.总结了近十几年来细胞中活性氧的荧光识别与检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类荧光探针的设计机理与生物应用,并对未来该类探针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基于香豆素衍生物反应型识别CN-的紫外荧光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 黄青, 曲文娟, 陈洁, 林奇, 姚虹, 张有明, 魏太保 有机化学 2018, 38 (3): 629-635. DOI: 10.6023/cjoc201709040 摘要 (894) PDF (1669KB)(1365) 可视化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N-4-吡啶基香豆素-3-甲酰胺的新型的CN-传感器Q1.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传感器Q1对10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当向含水10%(DMSO/H2O,V:V=9:1)的Q1中分别加入CN-,F-,Cl-,Br-,I-,AcO-,H2PO4-,HSO4-,ClO4-和SCN-等阴离子后,发现CN-的加入,使得Q1在304 nm处的吸收峰增强;相应的荧光光谱在431 nm处产生较强的发射峰;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加入CN-的Q1溶液会产生蓝色荧光.同时,其它离子的加入无上述现象.Q1中加入CN-后光学性质改变的特点可实现在紫外、荧光双通道中检测CN-,并且对CN-的检测不受其它竞争离子的干扰.Q1对CN-的荧光最低检测限为1.44×10-8 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在饮用水中CN-的最高含量(<1.9μmol/L).另外,核磁滴定、红外、质谱结果表明,Q1对CN-可能的识别机理是这二者之间发生加成反应,此推断通过密度泛函计算亦可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果可应用于对樱桃核仁中CN-的检测,实现了在食物样品中的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新型Fe3+荧光探针及其生物成像研究 杨美盼, 苏娜, 李玉香, 王莉, 马利锋, 张媛, 李靖, 杨秉勤, 康龙丽 有机化学 2018, 38 (3): 636-641. DOI: 10.6023/cjoc201709017 摘要 (505) PDF (3242KB)(1024) 可视化 以罗丹明为基础合成、表征了一种"turn-on"型荧光探针.该探针对Fe3+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将Fe3+加入到探针中,溶液的紫外吸收值和荧光强度都有很明显的变化,同时伴随着肉眼可见的溶液颜色改变.研究发现,探针与Fe3+按照1:1进行络合,引起了探针内酰胺环的打开,进而吸收值和荧光强度值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有其他共存离子存在下,该探针仍然可以有效检测Fe3+.细胞实验发现,探针可以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内与Fe3+作用,同时也可检测小鼠体内Fe3+,呈现出很好的荧光成像效果.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通过金属有机小分子水凝胶选择性形成实现磷酸根的可视识别 吴彦, 张扬, 吴嘉杰, 周俊, 刘鸿, 涂涛 有机化学 2018, 38 (3): 705-709. DOI: 10.6023/cjoc201709048 摘要 (573) PDF (2090KB)(906) 可视化 利用磷酸根和钳型三联吡啶锌络合物的金属中心锌离子具有选择性配位的能力,通过金属有机水凝胶的选择性形成实现了对磷酸根的可视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一系列实验对这类金属有机水凝胶的热稳定性、流变性质、外观样貌进行了详细表征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对磷酸根选择性识别的可能机理.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L-半胱氨酸可视化传感器/体系的研究进展 王军, 虎良军, 申婧, 姜吉泉, 郁科勇, 孙荣国 有机化学 2018, 38 (4): 760-774. DOI: 10.6023/cjoc201708048 摘要 (561) PDF (1694KB)(1026) 可视化 由于L-半胱氨酸(Cysteine,Cys)在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性,Cys的高选择性检测长期以来受到高度关注.重点综述2010年至今可视化检测Cys的传感器/体系,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分为反应型单分子传感器以及基于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的传感体系.还简单展望了Cys传感器/体系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一种Hg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张敏, 肖慧丰, 韩志湘, 仰榴青, 吴向阳 有机化学 2018, 38 (4): 926-930. DOI: 10.6023/cjoc201708061 摘要 (620) PDF (753KB)(916) 可视化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罗丹明席夫碱类荧光探针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验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1在乙醇-水(V/V=7/3,HEPES 10 mmol/L,pH=7.0)中对Hg2+的识别性能.探针1通过显著的荧光增强来识别Hg2+,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Job's plot和MS证明了探针1和Hg2+形成1:1的配合物.探针1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0~50 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地检测该范围内的Hg2+.在MGC-803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探针1可检测生物体内的Hg2+.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5-苯基-2-(3-三氟甲苯)-2H-1,2,3-三氮唑-4-羧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其罗丹明B衍生物对Hg2+的显色响应 李建玲, 丁国华, 牛燕燕, 吴禄勇, 段红叶, 冯华杰, 何文英 有机化学 2018, 38 (4): 931-939. DOI: 10.6023/cjoc201709001 摘要 (525) PDF (3778KB)(926) 可视化 对一种新合成的化合物5-苯基-2-(3-三氟甲苯)-2H-1,2,3-三氮唑-4-羧酸乙酯(EPFC),利用GaussView5.0量化程序及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对其结构性质及理论光谱进行了计算;并将其与罗丹明B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1,2,3-三氮唑基团的化合物REPFC,通过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分析法研究了REPFC与15种金属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EPFC易失去电子,计算光谱与实验光谱的结果较好地吻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肉眼可观察到REPFC仅对Hg2+有粉红色的显色反应,使其荧光增强,并且反应时间很快,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反应络合比为1:2,提出了REPFC与Hg2+显色反应的off-on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此类三氮唑化合物在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硼酸类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王浩, 王凯, 孙捷, 方桂迁, 姚庆强, 吴忠玉 有机化学 2018, 38 (5): 1035-1051. DOI: 10.6023/cjoc201709037 摘要 (636) PDF (1738KB)(1694) 可视化 检测和识别体内某些物质,例如唾液酸化LewisA/X,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分子示踪及深入研究相关疾病机理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化学传感器具有重要价值.苯基硼酸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结构,能够与糖、儿茶酚胺以及氟化物、氰化物等路易斯碱相互作用,使得其能够作为传感器用于相关物质的荧光识别和检测;且此类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近几年,将硼酸与纳米粒子、量子点等新材料相结合,设计出性能更加优越的硼酸传感器.综述了硼酸类化合物在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基于金属配位的螺旋折叠体研究进展 江华, 李巧连, 王光霞 有机化学 2018, 38 (5): 1065-1084. DOI: 10.6023/cjoc201711013 摘要 (634) PDF (1214KB)(1051) 可视化 利用非共价键作用组装构建的人工折叠体系来模拟生物体内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结构,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因此折叠体已经成为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配位键具备较强的键强度和多样的几何构型,是超分子折叠体自组装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作用力.重点介绍了几种金属配位螺旋折叠体,包括单螺旋折叠体系、双螺旋折叠体系、三螺旋折叠体系、四螺旋折叠体系和环状螺旋折叠体系,并简单介绍了这些有机配体分子在金属离子诱导下的折叠行为以及不同超分子结构间的重组,同时对金属配位螺旋体的发展前景加以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超两亲分子在药物转运体系构筑中的应用 邵为, 刘昕, 王婷婷, 胡晓玉 有机化学 2018, 38 (5): 1107-1118. DOI: 10.6023/cjoc201711027 摘要 (759) PDF (7601KB)(1020) 可视化 由超分子两亲化合物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转运体系由于其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和滞留时间、增加体系的稳定性等优点,近年来在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疾病的治疗和研究领域倍受关注.针对几类大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主要概述了近年来基于其构筑的超分子两亲体在智能药物转运体系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超分子纳米药物转运体系的优缺点,并指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2) 研究论文 “马鞍型”环八四噻吩-三嗪体系的合成与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研究 张卫杰, 徐莉, 宋金生, 马志英, 王华 有机化学 2018, 38 (5): 1119-1125. DOI: 10.6023/cjoc201710017 摘要 (859) PDF (2433KB)(1287) 可视化 以“马鞍型”环八四噻吩(COTh)与1,3,5-三嗪为构筑模块,通过Kumada类型反应有效地制备了三种分别含有1~3个COTh结构单元的环八四噻吩-三嗪衍生物,即2,4-二甲氧基-6-(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1),2-甲氧基-4,6-二{(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2)和2,4,6-三{(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3).理论计算表明了该类化合物的长波长的两个吸收峰来自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CT)吸收.在溶液相它们发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荧光,峰位在560~570 nm.而在冻结态下呈双荧光发射,即短波长的环八四噻吩本征态发光(400 nm)与长波长的ICT发光(480~500 nm).在四氢呋喃(THF)-H2O二元溶剂体系中,该类化合物产生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可能与化合物分子同时受分子内旋转受阻(RIR)与分子内振动受阻(RIV)机制控制有关.单晶数据表明,化合物1分子内噻吩环与三嗪环之间呈现近平面构象.相邻分子之间噻吩环上的碳原子与三嗪环上的碳原子存在C-C相互作用,制约着连接分子内噻吩环与三嗪环之间单键的自由旋转,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辐射失活过程,有利于AIE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在双光子成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谢振达, 付曼琳, 尹彪, 朱勍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364-1376. DOI: 10.6023/cjoc201712031 摘要 (1146) PDF (1322KB)(1799) 可视化 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实时动态进行细胞、组织以及生物活体成像而受到极大关注,相对于单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双光子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强组织穿透性以及低的组织自发荧光干扰等显著的优越性.1,8-萘酰亚胺作为典型的电子供体-π-电子受体(D-π-A)双光子荧光染料,具有光稳定性、大斯托克斯/反斯托克斯位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酶、活性碳簇、活性氧簇、活性氮簇、生物硫醇、离子等的双光子成像中.依据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发光机制,即分子内电荷转移、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发光机制,综述1,8-萘酰亚胺近些年来在双光子成像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 CSCD(3) 综述与进展 聚集体中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 范春英, 伍晚花, 杨成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377-1393. DOI: 10.6023/cjoc201712034 摘要 (2485) PDF (6029KB)(1871) 可视化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上转换是一项将低能量的光转换成高能量光的技术,具有所需激发光强度低、光敏剂吸光能力强、工作波长可调、量子效率高等优点,因其在太阳能电池、生物成像、光催化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TTA上转换的两个重要过程——三重态光敏剂向受体的能量传递(TTET)与受体分子间发生三重态湮灭(TTA)均属于Dexter机制,需要通过碰撞来完成,因而目前TTA上转换多数在低粘度、除氧的有机溶剂中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近年来,探索能够隔绝空气、分子扩散受限体系中特别是固相中的高效上转换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TTA上转换发光机理,详细综述了TTA上转换在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固态晶体、超分子凝胶、超分子自组装体以及纳米颗粒等聚集体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研究论文 增强型超分子荧光探针对拉帕替尼的识别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王成会, 唐青, 席芸芸, 杨梅, 李涛, 黄英, 陶朱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394-1400. DOI: 10.6023/cjoc201711018 摘要 (659) PDF (4756KB)(917) 可视化 通过超分子识别设计了八元瓜环与派洛宁Y超分子荧光探针2PyY@Q[8],研究了该探针对抗癌药物拉帕替尼的识别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拉帕替尼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及选择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其检出限为1.44×10-8 mol/L.细胞成像结果显示该探针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对拉帕替尼具有很好的响应,可用于生物细胞内拉帕替尼的识别检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研究论文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现象效应的异长叶烷酮基锌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在植物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王忠龙, 杨金来, 杨益琴, 徐徐, 李明新, 张燕, 方华, 徐海军, 王石发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401-1413. DOI: 10.6023/cjoc201712009 摘要 (807) PDF (6234KB)(1044) 可视化 以可再生的异长叶烷酮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五种六氢喹唑啉-2-胺基衍生物.化合物在固体状态时呈现出增强的荧光强度以及从暗绿色到亮黄色的荧光颜色的转变.除了良好的热稳定性之外,化合物的固态荧光不容易受到多种常见因素的干扰,比如长时间的紫外照射、增强的制片压力以及升高的加热温度.与遭受严重不利的聚集荧光猝灭效应(ACQ)的化合物相反,二甲氨基取代基构建的1-(((6,6,10,10-四甲基-4-(4'-(二甲基氨基)苯基)-5,7,8,9,10,10a-六氢-6H-6a,9-桥亚甲基苯并[h]-2-喹啉基)亚胺基)甲基)萘-2-酚(3e)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而且,荧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还可以用于对锌离子的专一和灵敏的检测.而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荧光探针还被成功的应用于蜀葵的花粉粒内的锌离子成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苯并香豆素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史娟, 张尊听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462-1468. DOI: 10.6023/cjoc201712011 摘要 (741) PDF (3514KB)(753) 可视化 合成了具有较高荧光性能的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6-氧代-6H-苯并香豆素-8-羧酸(3a)及2,3-苯并-7-羟基-6-氧代-6H-苯并香豆素-8-羧酸(3b),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3a和3b在乙醇溶液、晶体结构下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ФF).3a晶体结构存在羧酸二聚体,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其荧光量子效率可达0.32,组成二聚体单元的所有原子处在同一平面内,3a的分子刚性较强.二聚体单元间则通过C—H…O分子间氢键以边对面的堆积方式相连.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两种七元瓜环与3-(2-萘基)-丙氨酸的包结行为分析 白东, 周杨, 卢季红, 刘青云, 陈青, 陶朱, 肖昕 有机化学 2018, 38 (6): 1477-1483. DOI: 10.6023/cjoc201801020 摘要 (564) PDF (3885KB)(694) 可视化 以反式七元瓜环(iQ[7])和七元瓜环(Q[7])作为主体分子,一对氨基酸对映体L-3-(2-萘基)-丙氨酸(L-NA)及D-3-(2-萘基)-丙氨酸(D-NA)为客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手段,对比探究了这两种具有不同空腔大小的七元瓜环与这一对氨基酸对映体之间的自组装模式的异同点,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组主客体包结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模式,均为瓜环的空腔包结了客体分子的萘环部分而客体分子的氨基及羧酸部分位于瓜环的端口外侧,主客体均以1∶1的作用比相互配位形成较为稳定的超分子自组装体,同时发现两种七元瓜环对L/D-NA手性对映体的分子选择性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甲氧基柱[5]芳烃对苯并唑类杂环化合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 师海雄, 程晓斌, 林奇, 姚虹, 张有明, 魏太保 有机化学 2018, 38 (7): 1718-1724. DOI: 10.6023/cjoc201712037 摘要 (755) PDF (3080KB)(971) 可视化 利用甲氧基柱[5]芳烃(DMP5)作为主体分别与中性苯并噁唑(G2)、苯并咪唑(G3)和苯并噻唑(G1,G4,G5和G6)等6种客体分子成功地构筑了一种主客体包合物,该包合物是基于苯并唑类杂环化合物穿入到柱[5]芳烃的空腔中形成1∶1主客体包结构型.此外,甲氧基柱[5]芳烃(DMP5)与不同的苯并唑类杂环客体都能形成稳定的新型主客体包结物,且与原主客体化合物相比较,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可以导致强的荧光强度的改变.对该主客体系统作用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氢谱等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 研究论文 一种在含水介质和食物样品中快速和高灵敏度的双通道检测氰根的化学传感器 曲文娟, 李文婷, 张海丽, 张有明, 林奇, 姚虹, 魏太保 有机化学 2018, 38 (7): 1792-1799. DOI: 10.6023/cjoc201712004 摘要 (548) PDF (4125KB)(776) 可视化 众所周知,氰根离子(CN-)是最具有毒性的阴离子之一,它能够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氰根离子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水中以及食物中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游离态的氰根离子半衰期短,但很多氰根离子检测方法所需分析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其他阴离子的干扰,这些都成为精确检测氰根离子的挑战.利用氰根离子特殊的亲核性,合成了一个基于萘并呋喃酰氯和2-氨基苯并咪唑的新型传感器分子Q1-2,其设计原理在于通过调节分子内的氢键来影响分子的π-共轭效应.当加入氰根离子之后,传感器Q1-2的紫外光谱出现红移现象,并且荧光也立刻猝灭.计算得到该传感器通过紫外和荧光检测氰根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0769×10-7和1.0510×10-9 mol/L.其他共存的阴离子几乎不能干扰该识别过程.不仅如此,Q1-2可成功地应用于可见光和365 nm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识别食物样品中和硅胶板上的氰根.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基于功能化萘二甲酰亚胺席夫碱的Fe3+传感器分子的合成及性能 张有明, 韩冰冰, 林奇, 毛鹏鹏, 陈进发, 姚虹, 魏太保 有机化学 2018, 38 (7): 1800-1805. DOI: 10.6023/cjoc201711002 摘要 (732) PDF (3715KB)(1322) 可视化 将功能化的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与羟基萘甲醛缩合,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传感器分子2-羟基-1-奈甲醛缩N-(4-氨基苯基)-1,8-奈二甲酰胺席夫碱(H1).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H1进行了表征.测定了H1在二甲基亚砜(DMSO)/H2O(V∶V=7∶3)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96 nm.H1的溶液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显示黄绿色荧光.H1对Fe3+具有荧光-比色双通道检测能力.当在H1的DMSO/H2O溶液中分别加入Fe3+,Ag+,Ca2+,Ba2+,Co2+,Ni2+,Cd2+,Pb2+,Zn2+,Cu2+,Mg2+和Hg2+等阳离子时,只有Fe3+的加入使H1的荧光猝灭并且溶液颜色褪色.抗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识别过程不受其它阳离子干扰.H1对Fe3+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对Fe3+的荧光光谱最低检测限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04×10-8和2.71×10-6 mol·L-1.最后,制备了基于H1的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水中的Fe3+.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一种氟离子荧光传感器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付怡, 唐辉, 刘泽, 张万轩, 任君 有机化学 2018, 38 (7): 1806-1810. DOI: 10.6023/cjoc201711049 摘要 (610) PDF (999KB)(804) 可视化 氟离子是一种电负性极强,半径最小的负离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应用.利用氟离子诱导硅氧键断裂这一经典反应,设计合成一种含有四个硅氧键的苝的衍生物B,实现了对F-的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该传感器分子对F-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在1 min左右即可完成,而且探针分子B对F-的检测限达到3.5×10-8 mol·L-1.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研究论文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卡培他滨通过主客体作用构筑的超分子药物包结配合物 张智睿, 阚京兰, 冯华明, 刘青云, 陶朱, 肖昕 有机化学 2018, 38 (8): 1972-1976. DOI: 10.6023/cjoc201804008 摘要 (566) PDF (1466KB)(616) 可视化 使用了核磁共振波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温滴定量热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抗癌性药物分子卡培他滨(CAP)之间的主客体超分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AP分子的烷基链部分进入到了瓜环的空腔内部,而其余的部分则处于瓜环的端口外侧.该结论为今后TMeQ[6]在医学领域上作为药物分子载体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水溶性柱[6]芳烃与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 李臻益, 候娜娜, 邵为, 肖守军, 林晨, 王乐勇 有机化学 2018, 38 (8): 2002-2007. DOI: 10.6023/cjoc201804042 摘要 (718) PDF (1427KB)(924) 可视化 基于单取代二茂铁与柱芳烃主体大环分子构筑的超分子功能体系在诸多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对1,1'-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与水溶性柱[6]芳烃的主-客体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为以后开展基于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与水溶性柱[6]芳烃的轮烷、准轮烷体系以及其他相关超分子功能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一类芳香酰胺螺旋折叠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王恒, 张宇坤, 邹胜, 曹金鑫, 黄晴菲, 王启卫, 朱槿 有机化学 2018, 38 (8): 2060-2066. DOI: 10.6023/cjoc201712043 摘要 (632) PDF (1177KB)(678) 可视化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和4,6-二羟基间苯二酸的衍生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芳香酰胺聚合物.其溶解度、浓度核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和圆二色谱(CD)实验表明,聚合物可以发生折叠形成螺旋结构,折叠聚合物的侧链酰胺间的分子内氢键作用可以稳定螺旋构像.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论文 一种新型比色荧光增强型CN-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郝云鹏, 解正峰, 包万睿, 王馨, 石伟 有机化学 2018, 38 (8): 2109-2115. DOI: 10.6023/cjoc201804034 摘要 (601) PDF (2011KB)(856) 可视化 设计并合成一种具有席夫碱结构的新型荧光增强型探针7-(二丁基氨基)-2'-[(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3-甲基-1-苯基-1H-螺[色烯并[2,3-c]吡唑-4,1'-异吲哚啉]-3'-酮(SCPz-S),通过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探针SCPz-S的离子识别性能,研究发现探针SCPz-S在THF/H2O(V:V=1930:50,5 mmol/L Tris-HCl,pH=7.4)中对CN-具有比色和荧光上的双重响应.加入CN-后,探针SCPz-S的体系会由无色变为淡黄色,在575 nm荧光增强1060倍.探针SCPz-S拥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广的pH适用范围(pH=3~12).探针对CN-的检出限达到1.121×10-8 mol/L,并对其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偶氮苯超分子聚合物有序多孔膜的制备与定向光调控 徐悦莹, 王伟, 陈健壮, 林绍梁 有机化学 2018, 38 (8): 2161-2166. DOI: 10.6023/cjoc201803037 摘要 (829) PDF (8000KB)(618) 可视化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中,吡啶的氮原子能够与4'-碘-4-二甲氨基偶氮苯(IAzo)的碘原子以卤键结合,从而构筑超分子聚合物.通过静态呼吸图法制备了含偶氮苯的PS-b-P4VP超分子聚合物PS-b-P4VP(IAzo)x蜂窝状有序多孔膜,并详细研究了IAzo的含量及光照条件对孔尺寸和形貌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PS-b-P4VP(IAzo)x的制备及成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IAzo含量的增加,超分子聚合物多孔膜的孔径逐渐增大.此外,由于偶氮苯的光致形变特性,在线性偏振光照射下,多孔膜的圆孔可以转变为矩形孔或菱形孔.增加偶氮苯含量,能够加快形变速度.提出了简单新颖的光响应超分子聚合物制备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孔结构的光调控,为可控表面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荧光传感应用 庞楚明, 罗时荷, 郝志峰, 高健, 黄召昊, 余家海, 余思敏, 汪朝阳 有机化学 2018, 38 (10): 2606-2624. DOI: 10.6023/cjoc201804009 摘要 (1507) PDF (2598KB)(2365) 可视化 多孔有机聚合物荧光材料既具有孔隙度高的特点,也具有突出的荧光性能.当其骨架上存在与特定分析物(如硝基芳香爆炸物、金属离子、阴离子等)的结合位点时,便赋予其荧光传感的功能.按照不同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材料的类型,即无定型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晶型含配位键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晶型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有机聚合物荧光材料的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它们基于有机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及其荧光传感应用.继续从分子层面设计新型的荧光COFs材料是未来可循环使用的高效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3) 研究论文 基于四苯基乙烯的荧光纳米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 夏琦, 陈子康, 张志德, 刘瑞源 有机化学 2018, 38 (10): 2700-2705. DOI: 10.6023/cjoc201803029 摘要 (704) PDF (2537KB)(1030) 可视化 近年来,设计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光学性质稳定、细胞毒性低的荧光纳米探针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1,1,2-三苯基-2-(4-甲醛基苯)乙烯与2-(4-氧代-3-苯基-1,3-噻唑-2-亚基)丙二腈反应合成新型四苯基乙烯类荧光探针(TPE-Rho),考察其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使用共沉淀法将TPE-Rho包裹于两亲性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中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荧光纳米探针(TPE-Rho dots).TPE-Rho dots显示黄色荧光发射、良好的稳定性、长斯托克斯位移(约200 nm)等光学性能,并且对细胞生长活性基本无影响,随后以人肝癌细胞SK-Hep1和人结肠癌细胞LoVo作为模型细胞进行细胞成像,观察染色部位和荧光强度.结果表明,TPE-Rho dots能够对活细胞进行染色,选择性作用于细胞质.由此可以确定TPE-Rho dots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毒性小、细胞膜通透性高、光稳定性好,可作为一种活细胞染色剂.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基于碘功能化柱[5]芳烃超分子有机凝胶的制备和性能 陈进发, 刘茜, 韩冰冰, 丁金东, 张有明, 林奇, 姚虹, 魏太保 有机化学 2018, 38 (10): 2741-2746. DOI: 10.6023/cjoc201805003 摘要 (709) PDF (5156KB)(849) 可视化 柱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芳烃化合物,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凝胶一直深受大家关注.设计合成了一种碘功能化的柱[5]芳烃.该柱[5]芳烃在环己醇中可以形成稳定的超分子有机凝胶,相转变温度约为96℃.分别使用浓度核磁,2D NOESY氢谱,X射线衍射(XRD)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对凝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碘功能化的柱[5]芳烃自组装形成了一种片状结构.同时,研究了该凝胶的荧光识别性质.当在凝胶上分别加入Fe3+,Ag+,Ca2+,Co2+,Ni2+,Cd2+,Pb2+,Zn2+,Cu2+,Mg2+和Hg2+等金属离子,10 min后发现Hg2+和Ag+可以使凝胶的蓝色荧光猝灭.因此,该凝胶可以用于荧光检测Hg2+与Ag+.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联萘酚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孔胜男, 钱雪峰, 舒谋海, 肖文德 有机化学 2018, 38 (10): 2754-2760. DOI: 10.6023/cjoc201804011 摘要 (642) PDF (1666KB)(1171) 可视化 合成了一种联萘酚(BINOL)功能化的多孔有机聚合物POP-BINOL,用碳固体核磁谱(13C CP/MAS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nitrogen adsorption)和热重分析(TG)对聚合物材料进行了表征.POP-BINOL经Ti(OiPr)4处理后得到的复合材料可用于非均相催化Et2Zn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得到几乎定量的产率、中等及偏上的ee值,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性.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CSCD(1) 综述与进展 手性传感器研究进展 熊斐, 李莉 有机化学 2018, 38 (11): 2927-2936. DOI: 10.6023/cjoc201805042 摘要 (1028) PDF (693KB)(1816) 可视化 手性化合物在不对称合成、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快速、灵敏、高选择性的手性分析方法意义重大.手性传感器因其在确定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及对映体过量值中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和实时等优点,备受研究者的青睐.聚焦于荧光传感器、圆二色谱传感器、紫外-可见传感器、核磁传感器和质谱传感器,主要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及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它们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手性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 研究论文 β-环糊精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催化应用及分子选择性 张薇, 邓维 有机化学 2018, 38 (11): 3002-3008. DOI: 10.6023/cjoc201803038 摘要 (656) PDF (1552KB)(718) 可视化 利用NaBH4和L-半胱氨酸(L-Cys),采用一种简单的还原方法合成了L-Cys-β-CD@AuNPs纳米粒子.研究了L-Cys-β-CD@AuNPs对4-硝基苯酚和4-硝基-1-萘酚的还原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Cys-β-CD@AuNPs纳米粒子对4-硝基苯酚和4-硝基-1-萘酚的还原活性不同,由于β-环糊精(β-CD)与不同客体分子的选择性结合,对不同底物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L-Cys-β-CD@AuNPs对4-硝基-1-萘酚的还原反应效率优于对硝基苯酚.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研究简报 三种瓜环与苯并吲唑衍生物的超分子自组装 王海燕, 阚京兰, 边炳, 陈青, 陶朱, 肖昕 有机化学 2018, 38 (11): 3094-3100. DOI: 10.6023/cjoc201807047 摘要 (474) PDF (3028KB)(753) 可视化 设计、合成了医药中间体3-吡啶基苯并吲唑衍生物(DIHY)作为客体分子,并利用1H NMR、质谱、等温量热滴定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七元瓜环(Q[7])以及八元瓜环(Q[8])和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这三种具有不同空腔大小的瓜环与DIHY之间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TMeQ[6]-DIHY体系中,客体分子位于瓜环的端口处;Q[7]-DIHY体系中,客体分子DIHY的4,5-二氢-2H-苯并吲唑部分进入到瓜环的空腔内部,而吡啶基团位于瓜环的端口形成1:1的类轮烷结构;Q[8]-DIHY体系中,2个客体分子DIHY的4,5-二氢-2H-苯并吲唑部分以"面对面"的堆叠方式进入到Q[8]的空腔中,而吡啶基团位于瓜环的端口,自组装形成1:2的超分子结构.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内质网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吕卉, 徐学涛, 黄丹颖, 吴盼盼, 盛钊君, 刘文锋, 李冬利, Njud S. Alharbi, 张焜, 王少华 有机化学 2018, 38 (12): 3165-3175. DOI: 10.6023/cjoc201806043 摘要 (861) PDF (586KB)(1149) 可视化 内质网作为亚细胞器在哺乳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内质网可视化,进一步检测其活性物质、微环境及生理过程,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内质网靶向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已报道的内质网靶向荧光探针涵盖了单纯内质网成像、金属离子、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微环境等.总结并介绍了近期报道的内质网靶向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工作,分析了内质网荧光探针在研究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内质网靶向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综述与进展 中国有机氟化合物卤键研究 刘传志, 王辉, 张丹维, 赵新, 黎占亭 有机化学 2019, 39 (1): 28-37. DOI: 10.6023/cjoc201812026 摘要 (2008) PDF (3282KB)(1516) 可视化 综述了中国学者在有机碘代和溴代氟化物的卤键研究方面的进展.从1987至1993年,陈庆云等发现全氟碘代烷作为Lewis酸可以和胺、醚和六甲基磷酰胺等Lewis碱形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代表了早期研究现在被称为卤键的非共价键作用力的重要进展.2001年以来,多个研究组利用卤键开展晶体工程研究.朱士正等首次证实,全氟-α,v-二碘烷烃可以和胺、醚和六甲基磷酰胺等通过卤键形成一维扩展阵列结构,晋卫军等研究了卤键驱动的全氟碘代芳烃与氮杂芳环的共晶结构,张丹维和黎占亭等利用卤键诱导产生了双螺旋及四螺旋超分子聚合物.晋卫军等研究了C—I…p卤键在晶体工程中的应用.利用卤键诱导,王栋和万立骏等在表面实现了三角型芳香分子共组装形成二维蜂窝型阵列结构,王力彦等从两个聚合物或有机分子构筑了单层膜结构和实现了层-层自组装控制.赵新和黎占亭等合成了并入三个二氟碘甲基的三臂分子,基于氢键诱导的折叠型受体,建立了溶液相多位点卤键结合的识别模式.胡文平、龚和贵、廖良生等利用卤键提高了若干共轭有机分子的不同的材料性能.多个研究组利用卤键成功控制或提高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的选择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跳至 页 第1页 共2页 共79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