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报 ›› 2011, Vol. 69 ›› Issue (08): 960-966.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论文
虞丹尼1,周光明*,1,吉芳英2,黎司2,杨大成1,王图锦2,曹琳2
Yu Danni1 Zhou Guangming*,1 Ji Fangying2 Li Si2 Yang Dacheng1 Wang Tujin2 Cao Lin2
在三峡水库首次蓄水175 m最高水位及其消落至145 m最低水位期间, 分别采集三峡水库 8个段面的水样,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EM)研究了三峡水库中溶解有机质(DOM), 考察了DOM在整个三峡水库的组成、分布及其来源, 着重探讨了30 m水位消落对DOM的影响, 并拟合了DOM中各荧光峰强的比值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DO)、溶解有机碳(DOC)、氧化还原电位(ORP)等环境因子的线性关系. 结果显示, 水库干流DOM的EEM均表现出4个荧光峰, 归属为类蛋白质、类腐殖酸、类富里酸. 最高水位时, 从三峡水库上游至下游, 荧光峰强逐渐增强, 在大坝前最强|最低水位时, 荧光峰强较其高水位均显著提高, 受丰水期沿岸不同的陆源汇流影响, 最强荧光峰出现在三峡水库中、上游. 各荧光峰强与环境因子的线性关系在枯水期高水位时较好, 在丰水期低水位时仅有DO与类蛋白有正相关性. 揭示了三峡水库水质主要受丰水期的陆源汇流影响, 而大坝运行模式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