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CSCD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Condition: Baidu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研究论文 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赵丽,余家国,程蓓,赵修建 化学学报 2003, 61 (4): 562-566. 摘要 (2527) PDF (263KB)(3759) 可视化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以氨作催化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 备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颗粒,通过透视电镜进行研究各种反应条件如溶剂类型、氨 和水的浓度、水解温度等对二氧化硅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甲醇 和乙醇为溶剂可以形成单分散的二氧化硅球形颗粒,以丙醇和丁醇为溶剂,二氧化 硅球形颗粒容易聚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球形颗粒的粒径随水和硅源的浓 度增加而增大;而且水解温度的升高,生成的颗粒粒径也逐渐增大,仔细研究和讨 论了二氧化硅颗粒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形成机理.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536) CSCD(45) 研究论文 过渡元素掺杂对纳米TiO_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冯良荣,吕绍洁,邱发礼 化学学报 2002, 60 (3): 463-467. 摘要 (2054) PDF (242KB)(828) 可视化 以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第一过渡系23至30号元素(V, Cr, Mn, Fe, Co, Ni, Cu, Zn)分别掺杂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光催化降角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 钠的活性,研究了它们的光催化活性与催化剂微晶结构、电子亲和势与离子半径比 、离子的磁矩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催化活性的变化与这些元素的稳定氧化态的电子 亲和势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和掺杂原子的磁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催化剂的(101 )晶面的XRD衍射强度、微晶尺寸和晶格畸变应力对催化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470) CSCD(49) 研究论文 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黄波,邹国林,杨天鸣 化学学报 2002, 60 (10): 1867-1871. 摘要 (2248) PDF (228KB)(1594) 可视化 结合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 阿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酸度条件下该结合 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依据能量转移理认确定了药物和蛋白间的结合距离 。通过比较阿霉素和去糖基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阿霉素对蛋白 构象的影响,讨论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模式。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419) CSCD(72) 研究论文 制备均一形貌的长二氧化钛纳米管 张青红,高濂,郑珊,孙静 化学学报 2002, 60 (8): 1439-1444. 摘要 (1907) PDF (350KB)(1417) 可视化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用碱溶液处理不同粒径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 纳米粉体,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并用TEM,XRD,FT-Raman和BET等 对其进行了表征。金红石相的超细纳米晶有利于形成均一形貌的纳米管,用粒径仅 为7.2 nm的金红石相纳米粉体为前驱体得到了长度为500 nm的长二氧化钛纳米管。 用纳米晶反应活性对晶粒尺寸的依赖性及晶相稳定性解释了长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373) CSCD(32) 研究论文 铜(Ⅱ)邻菲咯啉蛋氨酸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李红,乐学义,吴建中,刘捷,计亮年,蒋雄,李伟善,徐政和 化学学报 2003, 61 (2): 245-250. 摘要 (1951) PDF (233KB)(1389) 可视化 在pH=6.86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 交流阻抗及数据拟合技术)、粘度测定、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 研究了[Cu(phen)(H2O)(L—Met)]^+(phen=1,10-邻菲咯琳,L—Met=L-蛋氨酸)与 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中心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1对明显的准可 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 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明显的减 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说明[Cu(phen) (H2O)(L—Met)]^+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部分插入作用。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368) 研究论文 牛血清白蛋白与铬天青S作用机理的研究 马春琪,李克安,赵凤林,童沈阳 化学学报 1999, 57 (4): 389-395. 摘要 (1596) PDF (1032KB)(569) 可视化 用三种不同方法相互对照,求出了铬天青S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个数,提出了蛋白质等电点前后或不同铬天青S浓度下,两者存在不同的结合模式。利用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铬天青S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利用铬天青S对BSA的荧光猝灭,对两者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334) 研究论文 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研究 黄玲,黄春辉 化学学报 2000, 58 (12): 1493-1498. 摘要 (1811) PDF (406KB)(846) 可视化 报道了稀土配合物在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应用,从结构和性能的角度,分析了沁同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性以及不同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对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317) CSCD(35) 研究论文 化学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测度及其评价方法 程翼宇,陈闽军,吴永江 化学学报 2002, 60 (11): 2017-2021. 摘要 (2197) PDF (275KB)(1944) 可视化 提出化学指纹图谱相似性测度概念,并以峰数弹性、峰比例同态性和峰面积同 态性为评价指标,用于多角度评价化学指纹图谱相似性测试优劣,根据这些评价指 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比较了6种相似性测度,结果表明夹角余弦测试用于度 量指纹图谱间谱峰比例的波动较适宜,峰匹配测度可较灵敏地检测小峰个数波动, 而欧氏距离测试则具有较好的综合评价能力。最后,采用实测的参麦注射液色谱分 析谱图。研究考察了上述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仿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这表 明本研究方法可用于评价化学指纹图谱相似性测度。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97) CSCD(61) 研究论文 阿霉素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共存离子对反应影响的研究 卢继新,张贵珠,赵鹏,何锡文,史慧明 化学学报 1997, 55 (9): 915-920. 摘要 (1902) PDF (232KB)(1036) 可视化 本文用荧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抗癌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与微量金属离子、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求得药物与白蛋白的形成常数、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比和形成常数, 讨论了某些金属离子对药物与白蛋白形成常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97) 研究论文 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蒋治良,李芳,梁宏 化学学报 2000, 58 (8): 1059-1062. 摘要 (1764) PDF (250KB)(580) 可视化 在0.14mol·dm^-^3H~2SO~4介质中,PO~4^3^-,MoO~4^2^-与罗丹明S形成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三元缔合物,在610nm处产生一灵敏的共振散射(即瑞利散射)光谱峰,磷浓度在0.2~20μg·dm^-^3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用于水和茶叶试样中磷酸根的测定,结果与示波极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87) CSCD(26) 研究论文 蛋白质-铬天青S体系的弹性光散射及其初步分析应用 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 化学学报 1998, 56 (3): 290-297. 摘要 (1600) PDF (378KB)(730) 可视化 在pH3.5左右的柠檬酸-NaOH介质中, 蛋白质与铬天青S可以通过以静电引力为主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生成大分子离子缔合物, 产生最大散射波长约为370nm的弹性光散射信号。基于这一现象可以测定低至0.02μg.mL^-^1的血清白蛋白, 工作曲线在0-1.0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这一新方法的灵敏度比Coomassie亮蓝法高50倍。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这一体系的散射光谱, 研究了pH, 离子强度和试剂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散射光强的影响, 考察了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氨基酸和常见金属离子对反应体系的作用。将这一方法用于测定尿中微量蛋白, 结果满意。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73) CSCD(20) 研究论文 4',5,7-三羟基二氢黄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谢孟峡,徐晓云,王英典,刘媛 化学学报 2005, 63 (22): 2055-2062. 摘要 (2084) PDF (539KB)(2026) 可视化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与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 NAR)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紫外光谱显示, 在生理pH下NAR分子中A环7位的酚羟基发生部分解离, 7位酚羟基的解离使A环与B环上羰基形成的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 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该谱带发生了进一步的红移, 说明该共轭体系参与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药物与蛋白质浓度比(cNAR/cHSA)为0.1~10 的范围内, NAR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可能位于site I), 结合常数为1.27×105 L•mol-1 (n=5, RSD小于5%). 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药物对蛋白质荧光猝灭的影响, 发现药物分子中的没有解离的活性基团在结合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缓冲水溶液和重水溶液中分别测定了与药物作用前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NAR和HS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 而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 无轨结构在药物浓度较高时也有少量的增加. 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 探讨了HSA与NAR相互作用的模式.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73) 研究论文 超分子结构水杨酸根插层水滑石的组装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邢颖,李殿卿,任玲玲,EVANS,D.G.,段雪 化学学报 2003, 61 (2): 267-272. 摘要 (2119) PDF (237KB)(1152) 可视化 以锌铝水滑石ZnAl-CO3 LDHs为前体(主体),以乙二醇为分散介质,用离子 交换法组装了水杨酸根(客体)插层水滑石ZnAl-[o-HO(C6H4)COO]LDHs,并用XRD ,FT-IR,TG-DT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能过控制离子交换条件, 水杨酸根阴离子可取代锌铝水滑石前体层间的CO3^2-离子,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 的水杨酸根插层水滑石。通过研究发现,主体水滑石层板与客体以静电力和氢键相 互作用,得到的超分子结构材料紫外阻隔作用增强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从而成为 一种集屏蔽和吸收双重功能的新型无机-有机得合紫外阻隔材料。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57) CSCD(31) 研究论文 水热一步法合成Ti-SBA-15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朱金华,沈伟,徐华龙,周亚明,余承忠,赵东元 化学学报 2003, 61 (2): 202-207. 摘要 (2331) PDF (240KB)(1252) 可视化 采用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作用后的产物作为钛的前驱体,水热法一步合成出了 Ti-SBA-1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N2气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等表征手段 ,证明在Si/Ti=50,25,20时,钛原子成功地取代了SBA-15中的硅原子而没有改 变SBA-15高度有序的介孔二维六角结构,其中钛全部以四配位状态存在,而且高度 分散。当Si/Ti=12.5时,钛的分散度降低,部分钛聚集生成二氧化钛。与用两步 法合成的Ti-SBA-15比较,一步法合成的Ti-SBA-15中钛分散度好,添加量高,对催 化氧化环己烯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Ti-SBA-15的机理以及相 应产物在结构以及催化活性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55) CSCD(21) 研究论文 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 卢继新,张贵珠,黄志娜,赵鹏 化学学报 2002, 60 (6): 967-972. 摘要 (1967) PDF (219KB)(1142) 可视化 用溴化乙锭为探针研究了巯嘌呤(mercaptopurine, MP)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作用模式,即巯嘌呤与DNA是非嵌插结合,巯嘌呤金属酴 物与DNA之间的作用为静电方式和一定的嵌入方式。并求得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 DNA的结合常数。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52) CSCD(20) 研究论文 三种香豆素类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刘雪锋, 夏咏梅, 方云, 邹鲁, 刘玲玲 化学学报 2004, 62 (16): 1484-1490. 摘要 (536) PDF (247KB)(1291) 可视化 运用荧光光谱(FS)、紫外光谱(UV)法研究了三种香豆素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香豆素类小分子能够插入BSA分子内部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药物分子极性及体积增大对BSA内源性荧光猝灭效应增强,与BSA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空间距离r增大,表观结合常数KA增大且结合位点数n减少.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表明上述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其中香豆素与BSA之间以疏水作用为主,而伞形花内酯、七叶内酯与BSA之间则还存在偶极-偶极作用,表明药物分子极性同样影响其与BSA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48) 研究论文 一个新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 刘树深,刘堰,李志良,蔡绍皙 化学学报 2000, 58 (11): 1353-1357. 摘要 (1706) PDF (324KB)(522) 可视化 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电性各异的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我们提出了一个称为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简称MEDV)的新描述来表征有机分子结构。以含有环、饱和与不饱和键及碳氧氮等元素的色氨酸分子为例,说明构建MEDV的基本方法。开发设计了计算有机MEDV分子的TrueBASIC语言程序。不借用其他任何描述子,仅用MEDV建立了烷、醇、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沸点、密度、保留指数等多种性质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相关系数均达0.98以上。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43) CSCD(66) 研究论文 三七总皂甙对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 刘媛,谢孟峡,康娟 化学学报 2003, 61 (8): 1305-1310. 摘要 (2055) PDF (292KB)(975) 可视化 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中药三七 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对蛋白质红外光 谱酰氨Ⅰ带和酰氨Ⅲ带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浓度三七总皂甙对 B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三七总皂甙浓度的增加,蛋白分子结构逐渐发生了 由螺旋向折叠的转化。a-螺旋结构减少了3%,β-折叠结构增加了约5%,其它二级 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红外差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为药物与蛋白质的作用引起牛血 清白蛋白溶液构象的变化提供了佐证,紫外光谱反映了单体皂甙与蛋白质的结合常 数的差异。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32) CSCD(40) 研究论文 丝裂霉素C与牛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易平贵,商志才,俞庆森,邵爽,林瑞森 化学学报 2000, 58 (12): 1649-1653. 摘要 (1649) PDF (309KB)(661) 可视化 结合光谱法与微量热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丝裂霉素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热力学函数△~rG~m,△~rH~m和△~rS~m,并确定了分子间作用力性质;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丝裂霉素C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30) 研究论文 荧光法研究药物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马贵斌,高尺,任斌知,杨频 化学学报 1995, 53 (12): 1193-1197. 摘要 (2020) PDF (264KB)(644) 可视化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和能量转移技术首次研究了心血管病药物盐酸地尔硫卓、盐酸川芎嗪和甘草酸三种药物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盐酸川芎嗪和盐酸地尔硫卓在溶液中与白蛋白形成缔合物, 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 缔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 盐酸川芎嗪Ks=1.12×10^4(mol/L)^-^1(25℃),Ks=6.95×10^3 (mol/L)^-^1(40℃); 盐酸地尔硫卓Ks=4.71×10^2(mol/L)^-^1(25℃), Ks=3.00×10^2(mol/L)^-^1(40℃)。甘草酸与白蛋白的作用符合动态猝灭机理, 动态猝灭常数为Kd=4.76×10^(mol/L)^-^1(25℃), Kd=6.19×10^2(mol/L)^-^1(40℃)。基于Forster 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药物分子盐酸川芎嗪在人血清白蛋白中与第214位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R=1.76nm(25℃), R=1.80nm(40℃)。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22) CSCD(55) 研究简报 碳纳米管电极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 蔡称心, 陈静 化学学报 2004, 62 (3): 335-340. 摘要 (453) PDF (318KB)(987) 可视化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CNT/GC).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形成HRP-CNT/GC电极.研究了HRP的直接电子转移.实验结果表明,HRP在CNT/GC电极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其循环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几乎不随扫速(至少在20~100 mV/s的扫速范围内)而变化,其平均值为(-0.319±0.002) V (vs. SCE, pH 6.9); HRP在CNT/GC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为(2.07±0.56) s-1;式量电位E0'与溶液pH 的关系表明HRP的直接电化学是(1e+1H+)的电极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的HRP能保持其对H2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快速地响应H2O2浓度的变化.本文制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和固定酶的方法具有简单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可用于获得其它生物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21) 论文 川楝素的化学结构 钟炽昌, 谢晶曦, 陈淑凤, 梁晓天 化学学报 1975, 33 (1): 35-47. 摘要 (824) PDF (3023KB)(832) 可视化 川楝素是从川楝树皮中提出的驱蛔活性成分,分子式为C30H38O11.含有二个乙酰氧基;三个游离羟基,其中一个与双键有烯丙醇关系;一个羰基处于乙酰氧基的邻位;还有β-单取代呋喃环和1,2环氧基等基团.为一呋喃三萜.通过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初步确定它的化学结构及其立体构型如Ⅰ式所示.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16) 研究论文 国产硅藻土结构的研究 杨宇翔,陈荣三,戴安邦 化学学报 1996, 54 (1): 57-64. 摘要 (2136) PDF (358KB)(1313) 可视化 系统地研究了硅藻土结构, 发现除浙江白土表面具有双生的硅羟基外, 其它只有连生的与孤立的硅羟基; 经IR谱证明, 其内部尚有Si-O与Al-O振动, 酸洗或焙烧都能使硅藻体的孔径、孔径分布和结构发生改变; 经焙烧后, 结构均发生改变, 其自由水消失, 束缚水逐渐减少; 焙烧达1150℃时, 原组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则晶化为α-方石英, 除吉林土具有一级孔洞, 云南土具有三级孔洞外, 本文中其它硅藻土均有二级孔洞。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16) CSCD(15) 研究论文 Keggin结构杂多酸热性质研究 王作屏,牛景扬,许林,彭君,王恩波 化学学报 1995, 53 (8): 757-764. 摘要 (1943) PDF (322KB)(1281) 可视化 本文利用DSC, TG-DTA, X射线衍射, 变温红外光谱和溶解性试验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Keggin结构杂多酸HnXM12O40(X=Si, P, Ge; M=Mo, W)的热稳定性, 提出杂多化合物热分解的新判据, 给出了Keggin结构杂多酸的热分解过程, 推导出预测热分解温度的半经验公式。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14) CSCD(46) 论文 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赵国玺, 程玉珍, 欧进国, 田丙申, 黄智民 化学学报 1980, 38 (5): 409-421. 摘要 (458) PDF (3104KB)(1374) 可视化 本工作研究了碳氢链较短的溴化辛基三甲铵(简写为C8NMe3Br)及辛基硫酸钠(简写为C8SNa)混合水溶液的一些表面化学性质:在表面及“油-水”界面上的混合吸附、在表面上的气泡寿命和在界面上的液滴寿命以及溶液在石蜡表面上的润湿性能.从这些性质了解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混合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表面活性.1:1C8NMe3Br-C8SNa混合物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为~7.5×10-3m,远小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在此浓度时,表面张力低达~23达因/厘米;溶液-正庚烷的界面张力更低,达~0.2达因/厘米,亦远低于单一表面活性剂;(2)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有很高的气泡寿命及液滴寿命,亦即有较大的表面膜及界面膜强度;(3)混合溶液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好;(4)不同比例的C8NMe3Br-C8SNa混合溶液的表(界)面总吸附量与1:1混合溶液的相近,当浓度较大时,吸附层中两者比例大多接近1:1,且表(界)面张力亦甚低:(5)与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情形完全不同,无机盐对1:1混合溶液的表(界)面张力影响很小.计算吸附量时,Gibbs公式应取1RT形式,而不采用对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适用的2RT形式.由此得出的最小平均“分子”面积为27~29Å2,表明吸附层中表面活性离子排列紧密,膜凝聚性强.上述结果充分说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其本质主要在于附加的正、负电荷的库仑引力,由此导致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一系列表面化学特性.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14) 研究论文 金离子掺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李芳柏,李湘,李新军,万洪富 化学学报 2001, 59 (7): 1072-1077. 摘要 (1753) PDF (202KB)(941) 可视化 利用高压钠灯作光源,在Au^3+-TiO2悬浮溶液中,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度与TOC测定证实亚甲基蓝能被快速脱色降解。金离子掺杂可大大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金离子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5%。通过表征催化剂的晶型,化学组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提示金离子改性的机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金离子掺杂可增强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由于产生金杂质能级,金离子改性TiO2能被可见光激发。适量的金杂质能降低催化剂的荧光发射强度与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强度。根据不同金离掺杂摩尔分数,荧光发射强度与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强度从弱到强的排序与光催化活性比强到弱的排序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14) CSCD(24) 综述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赵冬梅, 李振伟, 刘领弟, 张艳红, 任德财, 李坚 化学学报 2014, 72 (2): 185-200. DOI: 10.6023/A13080857 摘要 (4032) PDF (4359KB)(8718) 可视化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纳米尺寸的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优秀的机械性能等特性. 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它们之间可以产生一种协同效应,使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增强,因而这种复合材料在很多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以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为综述对象,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制备、掺杂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也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这种复合材料不仅被成功地应用在电容器、光电器件、储能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和其它领域,而且也会在这些领域内深化并向其它领域延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9) 研究论文 PEG辅助氧化锌纳米棒的水热法制备 陶新永, 张孝彬, 孔凡志, 林森, 程继鹏, 黄宛真, 李昱, 刘芙, 许国良 化学学报 2004, 62 (17): 1658-1662. 摘要 (324) PDF (174KB)(1203) 可视化 采用PEG辅助水热法合成了ZnO纳米棒,XRD显示产物为结晶良好的六角结构晶体ZnO,PL谱表明适当退火处理后产物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利用TEM和SAED研究了纳米棒的形貌和生长机制,并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态和尺寸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6) 研究论文 超级电容器纳米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张治安, 杨邦朝, 邓梅根, 胡永达, 汪斌华 化学学报 2004, 62 (17): 1617-1620. 摘要 (605) PDF (238KB)(14913) 可视化 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利用高锰酸钾和醋酸锰溶液之间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水合氧化锰.借助SEM,TEM,FT-IR,XRD和BET分析手段对样品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EM和TEM显示所得粉体为纳米粉体,粒径大约为10~30nm左右,XRD分析表明该粉体为无定型a-MnO2·nH2O,FT-IR分析表明获得的粉体为水合物,BET测试比表面积达160.7m2/g.以氧化锰为研究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的三电极体系中,以1 mol/L的Na2SO4溶液为电解液,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锰是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电位窗口为-0.2~0.9V(vs.SCE)范围内,扫描速度为4mV/s,其比电容达到203.4 F/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6) 研究论文 纳米尺寸氧化铝的红外光谱研究 张长拴,赵峰,张继军,王向宇,鲍改玲,白玉白,李铁津 化学学报 1999, 57 (3): 275-280. 摘要 (2778) PDF (340KB)(1735) 可视化 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均一粒径的纳米尺寸Al~2O~3样品,在相同仪器条件下测得红外光谱。研究了烧结温度、反应物前驱体的pH值和分散介质对IR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IR谱的峰值、强度和带宽有规律变化与制备因素、颗粒尺寸及结构有关。当粒径变小处于表面的原子数增多时,与Al~2O~3纵向声子跃迁有关的谱带强度有增强趋势。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3) 研究论文 甘草多糖螺旋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孙润广, 张静 化学学报 2006, 64 (24): 2467-2472. 摘要 (2048) PDF (2572KB)(1530) 可视化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甘草多糖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甘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 甘草多糖分子的稀溶液铺展在Ni2+处理的云母片上, 经干燥, 乙醇固定后, 获得稳定、重复的图像. 甘草多糖分子具有高度分枝的结构, 并且糖链间形成环状、柱状或近似于螺旋状的结构. 甘草多糖链呈多股紧密的螺旋结构, 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多糖中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以及糖链间氢键缔合有关.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1) CSCD(29) 研究论文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高分子保护机理研究 张宗涛,赵斌,胡黎明,石庆红,袁留锁 化学学报 1996, 54 (4): 379-384. 摘要 (2050) PDF (310KB)(662) 可视化 本文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的高分子保护机理, 实验结果显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能有效地阻止颗粒团聚并降低Ag晶粒尺寸, 得到近单分散200nm以下的Ag粉。PVP的保护机制为: 第一步, PVP与Ag^+形成配位键。第二步,配位键促进Ag颗粒成核。第三步, 形成大量小晶核使Ag颗粒平均尺寸减小, 而PVP吸附在Ag颗粒表面形成位阻效应阻止了颗粒团聚。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1) 研究论文 一种用于中药纯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新方法 杨南林,程翼宇,瞿海斌 化学学报 2003, 61 (5): 742-747. 摘要 (1570) PDF (306KB)(625) 可视化 针对中药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过程缺乏在线检测分析手段等问题,提出基于光纤 近红外透射光谱的过程分析新方法.以黄连提取物为例,采用HPLC分析测定值作参 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近红外透射光谱校正模型,并成功地用于预测黄连生 物碱在大孔树脂纯化过程中的洗脱曲线.本方法实时、快速,可同时测定洗脱物中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相碱和黄连总生物碱的浓度.预测精度满足工业 过程分析要求,为提高中药质量分析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1) CSCD(38) 研究论文 三取代过渡金属钨镓杂多配合物的磁性及导电性能研究 余新武,刘术侠,王戈,王秀丽,王恩波 化学学报 1996, 54 (9): 864-868. 摘要 (1706) PDF (225KB)(698) 可视化 合成了过渡金属三取代的钨镓杂多配合物:α-Na~nH~m[GaW~9O~3~7M~3(H~2O)~3]·xH~2O[M=Fe(Ⅲ), Cu(Ⅱ), Co(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1^8^3W NMR以及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变温磁化率数据显示了配合物具有反铁磁特征。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是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的过渡金属三取代杂多配合物高质子导体, 室温下GaW~9Fe~3的σ值可达10^-^3S·cm^-^1, 其特点是热稳定范围宽, 不易失水, 可望成为能实用化的杂多酸型固体电解质。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200) CSCD(14) 研究论文 二氧化钛微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关联性研究 岳林海,水淼,徐铸德 化学学报 1999, 57 (11): 1219-1225. 摘要 (1629) PDF (719KB)(963) 可视化 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的系列二氧化钛样品悬浮体系光催化降解X-3B活性艳红的催化活性。分析了晶粒尺寸、晶相、晶格畸变应力和光催化体系等诸多因素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晶格畸变应力对空穴电子对复合速率的影响在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氧化钛悬浮体系的光催化效能。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99) CSCD(16) 研究论文 制备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金红石相纳米氧化钛粉体 孙静,高濂,张青红 化学学报 2003, 61 (1): 74-77. 摘要 (1957) PDF (172KB)(742) 可视化 以TiCl4为原料,通过控制盐浓度和水解温度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晶粒尺 寸为6nm的金红石相氧化钛粉体,比表面积为175m^2/g。测定了粉体的X衍射、红外 和拉曼光谱。TEM照片显示粉体呈放射状颗粒,其粒径尺寸在200-400nm。苯酚的 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它比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锐钛矿粉体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其 较大的团聚颗粒尺寸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后的分离。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95) CSCD(19) 研究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仿生超疏水性薄膜 郭志光,周峰,刘维民 化学学报 2006, 64 (8): 761-766. 摘要 (2152) PDF (2049KB)(2047) 可视化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和自组装(Self-assembled)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薄膜, 水滴在该薄膜上的平衡静态接触角为155°~157°, 滑动角为3°~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微观表面, 发现该薄膜表面分布了双层结构(Binary structure)的微纳米粗糙度的微凸体, 上表层微米微凸体的平均直径为0. 2 μm, 下表层纳米微凸体的平均直径约为13 nm, 其分布与荷叶表面的结构极其相似.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表面元素进行了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其表面存在大量的F, Cl等元素, 它能显著降低薄膜表面的表面能. 薄膜超疏水性的原因可能是, 通过硅片经溶胶粒子表面制备的薄膜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 再经过全氟辛基三氯甲硅烷(FOTMS)化学修饰后, 薄膜表面能进一步降低, 这两个条件的有机结合就使得薄膜产生了超疏水性.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92) CSCD(24) 研究论文 PbO~2纳米粉体的固相合成及其对MnO~2电极材料的改性作用 夏熙,龚良玉 化学学报 2002, 60 (1): 87-92. 摘要 (1589) PDF (970KB)(738) 可视化 利用固相氧化反应制备了PbO~2纳米粉体样品,借助XRD,TEM以及循环伏安测试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反应条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将所得样品用于改性MnO~2电极,恒流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掺杂量在1.25%~5.00%间对MnO~2有良好的改性效果,可使改性MnO~2的放电容量得到极大提高。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铅的掺入改变了MnO~2的放电机理。在循环扫描过程中,掺杂物与MnO~2均不再以单纯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系列Pb(X)(X=0,Ⅱ)Mn(Y)(Y=Ⅳ,Ⅲ,Ⅱ)复合物的共氧化与共还原,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的生成和积累,从而有望改善MnO~2的可充性能。纳米PbO~2与常粒径PbO~2与常粒径PbO~2(标记为S)对MnO~2的改性机理类似。但前者对MnO~2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当恒流放电至-1.0V时,其放电容量较S样改性MnO~2的放电容量平均高出约30%。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89) 研究论文 某些蒽环类抗癌药物与刚果红相互作用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王芬,刘忠芳,刘绍璞 化学学报 2005, 63 (21): 1991-1998. 摘要 (2025) PDF (374KB)(1527) 可视化 在pH 2.5左右的酸性介质中, 刚果红与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蒽环类抗生素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时, 仅能引起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微小变化, 但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与此同时也观察到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的增强. 最大RRS峰位于370 nm附近, 并在280 nm附近有另一散射峰. 而它们的SOS峰均在530 nm附近, 最大FDS峰均位于353 nm处. 其中RRS法灵敏度最高, 它对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的检出限分别为0.054, 0.058和0.033 μg/mL, 而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2.0, 0.05~12.0和0.04~7.5 μg/mL. 文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特征, 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分析化学性质, 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技术灵敏、简便、快速测定蒽环类抗癌药物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85) 研究论文 聚乙烯吡咯烷酮/硫化镉量子点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血红蛋白的测定研究 李平,刘梅川,张成林,程欲晓,张莉,金利通 化学学报 2005, 63 (12): 1075-1080. 摘要 (2577) PDF (475KB)(2472) 可视化 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表面修饰的硫化镉(CdS)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 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 用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血红蛋白在该修饰电极上有良好的电流响应, 流动注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在1.0×10-8~2.0×10-5 mol/L浓度范围内, 血红蛋白的浓度与其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6, 检出限为5.0×10-9 mol/L. 将该方法用于全血中血红蛋白的测定, 也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关文章 | 相关统计 被引次数: Baidu(183) CSC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