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佳玉, 周晓毓, 周曼, 贾红霞.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信号放大和磁分离技术荧光检测端粒酶活性[J]. 化学学报, 2016, 74(6): 513-517. |
[2] |
刘莹, 陈小曼, 张朗棋, 孙冬冬, 周艳晖, 陈兰美, 刘杰. 钌配合物稳定端粒DNA的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J]. 化学学报, 2014, 72(4): 473-480. |
[3] |
张方圆, 倪永年. 日落黄和β-胡萝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对比研究[J]. 化学学报, 2012, 70(12): 1379-1384. |
[4] |
徐飞, 张林群, 何立巍, 谷巍, 房方, 吴启南, 赵波. 泽泻醇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J]. 化学学报, 2011, 69(19): 2228-2234. |
[5] |
孟晨鹏, 王舜, 张克军, 金辉乐, 陈锡安, 胡茂林, 熊静. 2-(5-氟尿嘧啶-1-乙酰基)氨基-1,5-戊二酸二甲酯手性异构体与双链/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 化学学报, 2011, 69(10): 1173-1178. |
[6] |
宋玉民, 刘哲, 王坤杰, 栾妮娜. 具抗凝血作用的铁、铜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化学学报, 2010, 68(21): 2191-2198. |
[7] |
李卉卉,郑波,叶蕴华,袁谷.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研究环肽对HIV-1调控区DNA的识别及其相关碎裂机理和稳定性[J]. 化学学报, 2009, 67(16): 1869-1874. |
[8] |
莽朝永,赵霞,刘彩萍,吴克琛. 钴卟啉对有机小分子的手性识别[J]. 化学学报, 2008, 66(2): 195-199. |
[9] |
李林尉, 王冬冬, 孙德志, 刘敏, 曲秀葵.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J]. 化学学报, 2007, 65(24): 2853-2857. |
[10] |
李卉卉, 韩德伟, 袁谷.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聚酰胺、酰亚胺衍生物与HIV-1基因DNA的相互作用[J]. 化学学报, 2007, 65(16): 1543-1547. |
[11] |
骆开均, 晋军, 谢明贵, 蒋青, 徐玲玲. 具有圆偏振光特性的卟啉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CD光谱研究[J]. 化学学报, 2007, 65(10): 977-982. |
[12] |
杨宇红, 邵正中, 陈新. 光谱法研究pH值对再生桑蚕丝素蛋白在水溶液中结构的影响[J]. 化学学报, 2006, 64(16): 1730-1736. |
[13] |
李钦玲,周江,汤菲力,袁谷. 聚酰胺类DNA识别分子质谱的碎裂机理[J]. 化学学报, 2005, 63(9): 834-840. |
[14] |
曹志娟,刘彩云,夏鹰,甲菲雅亮,卢建忠. 基于磁性微球的无标记化学发光端粒传感新技术[J]. 化学学报, 2005, 63(5): 407-410. |
[15] |
黄艳萍, 孔德明, 张晓滨, 沈含熙, 宓怀风. 复合式蝎形引物实时定量检测端粒酶延伸产物[J]. 化学学报, 2004, 62(3): 274-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