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慧, 彭娟, 邱枫. PI-b-P2VP两嵌段共聚物环状形貌的影响因素研究[J]. 化学学报, 2013, 71(08): 1141-1148. |
[2] |
岳晓东, 陈莉, 李卫东. 取代薁酮的反应性研究: 秋水仙碱合成新策略的探索[J]. 化学学报, 2012, 70(19): 2029-2036. |
[3] |
邱召来, 王兰芝, 李文红, 李媛. 3-乙酰基-2,3/2,5-二氢-1,5-苯并硫氮杂卓的选择性合成及其互变异构[J]. 化学学报, 2011, 69(10): 1217-1224. |
[4] |
孟祥军, 郭小松, 贾俊芳, 和芹, 王一波. 5水合甘氨酸复合体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11, 69(01): 25-36. |
[5] |
陈建新,温雪山. 氨甲酰基硅烷与硝酮的反应及产物的互变异构[J]. 化学学报, 2009, 67(14): 1709-1711. |
[6] |
王长生,郝娇娇. 水助酮和烯醇类化合物互变异构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9, 67(12): 1285-1290. |
[7] |
王文亮, 任宏江, 王渭娜. 2,6-二巯基嘌呤质子转移异构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7, 65(3): 207-214. |
[8] |
国永敏, 李宝宗. 2-巯基苯并咪唑及其类似物互变异构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7, 65(16): 1561-1567. |
[9] |
李宝宗. 可乐定分子构象异构和互变异构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4): 278-282. |
[10] |
廖玉婷, 饶火瑜, 曾宏俊, 朱霞萍. 氧/硫杂卟啉内氢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21): 2138-2144. |
[11] |
李宝宗. 5-氟胞嘧啶互变异构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J]. 化学学报, 2006, 64(13): 1299-1303. |
[12] |
周子彦,谢玉忠,苏忠民,赵继阳,金正哲, 吴学. 3-羟基哒嗪及其CH3, NO2和Cl取代衍生物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12): 1228-1236. |
[13] |
梁国明, 任译. 水溶液中亚硝基甲烷与甲醛肟之间互变异构反应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5, 63(23): 2163-2168. |
[14] |
李宝宗. 5-氟尿嘧啶和5-氯尿嘧啶及其互变异构体的理论计算研究[J]. 化学学报, 2005, 63(16): 1495-1499. |
[15] |
曹笃霞,刘志强ac,王东,方奇ac. 两个具有强双光子荧光的有机硼化合物[J]. 化学学报, 2005, 63(15): 1415-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