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雪璐, 李蒙, 雷鸣. 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 化学学报, 2023, 81(1): 84-99. |
[2] |
方永盛, 李文慧, 林建英, 李兴. 通过芳磺酸酯不同化学键的可选择性断裂构建不同的芳基醚[J]. 化学学报, 2021, 79(7): 908-913. |
[3] |
武文明, 张炜, 陈敏伯, 强洪夫, 史良伟. 理论研究丁羟粘合剂化学键解离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 化学学报, 2012, 70(10): 1145-1152. |
[4] |
仇明华, 谢文林, 刘凤萍, 陈东初. 一种磺酰胺类碳酸酐酶II抑制剂3D-QSAR分析新方法[J]. 化学学报, 2010, 68(24): 2581-2589. |
[5] |
王永成,陈晓霞,耿志远,高立国, 戴国梁,吕玲玲,王冬梅. 气相中CrO2+活化甲烷C—H键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7): 637-646. |
[6] |
熊忠华, 罗德礼, 陈琦, 郑秀梅. U原子和CO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22): 2235-2240. |
[7] |
汪洋. 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NO气体在TiO2表面吸附[J]. 化学学报, 2005, 63(11): 1023-1027. |
[8] |
高发明, 张思远. 高温超导体中Fe占位研究的一种半经验方法[J]. 化学学报, 2004, 62(8): 789-793. |
[9] |
涂伟毅, 徐滨士, 董世运, 蒋斌, 杜令忠, 胡振峰. 纳米二氧化硅对镍电沉积影响及在复合镀层中的化学键合状态[J]. 化学学报, 2004, 62(20): 2010-2014. |
[10] |
章永凡, 林伟, 王文峰, 李俊篯. 3d过渡金属碳化物相稳定性和化学键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化学学报, 2004, 62(11): 1041-1048. |
[11] |
王郁文,李全松,陈雪波,方维海. 二氯甲醛的光解离反应-三体协同非同步解离机理的第一个理论证据[J]. 化学学报, 2003, 61(9): 1343-1345. |
[12] |
李益民,李海洋,孙巧,王殿勋. PAN和PPN的HeI光电子能谱(PES)[J]. 化学学报, 2003, 61(9): 1492-1495. |
[13] |
李来才,田安民,徐明厚. CH_2CH(~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3, 61(8): 1256-1260. |
[14] |
李晓艳,孟令鹏,郑世钧,王殿勋. 苯并噻唑衍生物的气相HeI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及量子化学研究[J]. 化学学报, 2003, 61(4): 495-498. |
[15] |
程红,封继康,任爱民,刘建军. C_(72)的结构、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3, 61(4): 541-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