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报 ›› 2011, Vol. 69 ›› Issue (18): 2108-2116.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论文
金晶1,李丹1,李雷1,史忠丰1,刘东伟1,牛淑云*,1,张广宁2
Jin Jing1 Li Dan1 Li Lei1 Shi Zhongfeng1 Liu Dongwei1 Niu Shuyun*,1 Zhang Guangning2
以不同的刚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个Ni(II)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Ni(bipy)(H2O)4]•(bdc)} (1), [Ni(PhCOO)(phen)(H2O)3]•(PhCOO) (2), [Ni(dcpz)(H2O)4] (3), [Ni(pic)2(H2O)2] (4) (H2bdc=间苯二甲酸, PhCOO=苯甲酸根, phen=1,10-邻菲咯啉, H2dcpz=吡唑-3,5-二羧酸, Hpic=吡嗪-2-甲酸, bipy=2,2-联吡啶).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表面光电压光谱(SPS)、IR和UV-Vis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解析表明, 化合物(1)~(4)均为单核配合物, 再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成具有1D, 2D或3D氢键网络结构. 重点是对比研究了配合物的SPS. 4个配合物的SPS在300~8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 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 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有机配体种类、氢键及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电性能的影响, 并将SPS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