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报 ›› 2023, Vol. 81 ›› Issue (10): 1447-1461.DOI: 10.6023/A23050201 上一篇    下一篇

所属专题: 庆祝《化学学报》创刊90周年合辑

综述

双三联吡啶钌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李志凯a, 罗思琪a, 陈敏a, 於秀君a,*(), 李霄鹏a,b,*()   

  1. a 深圳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
    b 深圳大学临床医学院 深圳大学总医院 广东深圳 518055
  • 投稿日期:2023-05-04 发布日期:2023-06-27
  • 作者简介:

    李志凯, 2014年和2020年于苏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2018~2019年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 2020~2023年在深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目前为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可控制备.

    於秀君, 深圳大学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员, 2009年和2012年于郑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2016年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7~2020年在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21年入职深圳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自组装和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功能材料, 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hemAdv. Mater.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曾获“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杰出研究奖”和“青年配位化学家海报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 是2022年度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李霄鹏,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2004年于郑州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 2008年于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 2009~2012年在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年起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 2016年转入南佛罗里达大学, 2019年晋升终身副教授, 2020年入职深圳大学任“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冠名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质谱仪器研制及表征技术, 配位键自组装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材料, 在Science, NatureNature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 曾获美国Cottrell学者奖(2015年)、中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青年教授奖(2017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年)、英国皇家化学会Cram Lehn Pedersen超分子化学奖(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21年)、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2021年)、珠江团队领军人才(2022年)等荣誉和奖项.

    庆祝《化学学报》创刊90周年.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25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01184); 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RCJC20200714114556036); 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21ZT09C289)

Research Progress of Bis(terpyridine)-Ruthenium(II) Complexes

Zhikai Lia, Siqi Luoa, Min Chena, Xiujun Yua(), Xiaopeng Lia,b()   

  1. a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b Shenzhe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Shenzhen University Clinical Medical Academ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 Received:2023-05-04 Published:2023-06-27
  • Contact: *E-mail: xiujunyu@szu.edu.cn; xiaopengli@szu.edu.cn
  • About author:
    Dedicated to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Acta Chimica Sinica.
  •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2125106);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2101184); the Developmental Fund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enzhen(RCJC20200714114556036); the Guangdong Province “Pearl River Talents Pl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eams Project(2021ZT09C289)

过去几十年中, 得益于三联吡啶与钌离子间配位键的优异的配位取向性和稳定性, 大量双三联吡啶钌配合物通过直接配位组装、逐步配位组装和配位组装后修饰三种策略被合成报道出来. 由于双三联吡啶钌配合物独特的光电性质, 这些结构在光热转换、光伏发电、电存储和阴离子交换膜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 本综述归纳总结了双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在小分子型、离散型和聚合物型等三类结构中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探讨了此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三联吡啶, 钌配合物, 配位超分子, 金属聚合物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anks to the excellent dire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oordination bond between terpyridine and ruthenium ions, a large number of bis(terpyridine)-ruthenium(II) complex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reported through three synthetic strategies, i.e., direct coordination assembly, stepwise coordination assembly and post-assembly modification. Moreover, due to the unique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s(terpyridine)-ruthenium(II) complexes, these structures have shown great promise for applications in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photovoltaic materials, electronic memory an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Therefor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s(terpyridine)-ruthenium(II) complexe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small molecules, discrete supramolecules and polymers. Furthermor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complex compound, terpyridine, ruthenium complex, coordination supramolecule, metallopoly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