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学志, 陆达伟, 王伟超, 杨航, 刘倩, 江桂斌. 辨微识源: 纳米颗粒物溯源技术的新进展※[J]. 化学学报, 2022, 80(5): 652-658. |
[2] |
刘若湄, 冯艳辉, 李卓, 卢珊, 关天用, 李幸俊, 刘䶮, 陈卓, 陈学元. 基于cypate光裂解的新型近红外光响应稀土上转换纳米载药系统※[J]. 化学学报, 2022, 80(4): 423-427. |
[3] |
陈敬煌, 孟天, 武烈, 石恒冲, 杨帆, 孙健, 杨秀荣. AgNPs@ZIF-67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 化学学报, 2022, 80(2): 110-115. |
[4] |
黄菊, 李贞, 刘志洪. 近红外光激发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用于解聚Aβ聚集体[J]. 化学学报, 2021, 79(8): 1049-1057. |
[5] |
穆春辉, 张艺馨, 寇伟, 徐联宾. 镍氮掺杂有序大孔/介孔碳负载银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电催化CO2还原[J]. 化学学报, 2021, 79(7): 925-931. |
[6] |
张晓萌, 李希雅, 熊晚枫, 李红芳, 曹荣. 基于超分子晶体制备超细铂纳米颗粒用于催化加氢硝基苯[J]. 化学学报, 2021, 79(2): 180-185. |
[7] |
王培培, 梁涛, 左苗苗, 李贞, 刘志洪. 基于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率型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检测次硝酸[J]. 化学学报, 2020, 78(8): 797-804. |
[8] |
闫涛, 刘振华, 宋昕玥, 张书圣. 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上转换光动力诊疗体系的构建和发展[J]. 化学学报, 2020, 78(7): 657-669. |
[9] |
李威, 冉铁成, 张瑜, 何威, 马继飞, 汪启胜, 张继超, 诸颖. SiO2介导的5 nm金颗粒的高效富集及其催化活性研究[J]. 化学学报, 2020, 78(2): 170-176. |
[10] |
冯婷婷, 高首勤, 王堃.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比色传感体系用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检测[J]. 化学学报, 2019, 77(5): 422-426. |
[11] |
何通, 杨晓峰, 陈玉哲, 佟振合, 吴骊珠. 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研究[J]. 化学学报, 2019, 77(1): 41-46. |
[12] |
张长欢, 李念武, 姚胡蓉, 刘琳, 殷雅侠, 郭玉国. 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锡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的储镁性能研究[J]. 化学学报, 2017, 75(2): 206-211. |
[13] |
李冉, 卢艳莹, 雷凯翔, 李福军, 程方益, 陈军. 放电态Li-AgVO3一次电池作为可充Li-O2电池再利用研究[J]. 化学学报, 2017, 75(2): 199-205. |
[14] |
张佳佳, 代佩卿, 李超, 李南忘, 程圭芳, 何品刚, 方禹之. 基于磁纳米颗粒的二段对称分裂式G-四分体DNA酶生物传感器用于Hg2+的快速检测[J]. 化学学报, 2014, 72(9): 1029-1035. |
[15] |
王茹娟, 马应霞, 路翠萍, 李涛, 杜雪岩. 谷胱甘肽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 化学学报, 2014, 72(5): 577-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