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 2008, Vol. 28 ›› Issue (04): 617-621.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论文
康铁牛a,凌云a,芮昌辉b,杨新玲*,a,范贤林b,陈馥衡a
KANG Tie-Niua,LING Yuna,RUI Chang-Huib,YANG Xin-Ling*,a
FAN Xian-Linb,CHEN Fu-Henga
为了寻求新型蚜虫防治先导化合物,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E-β-法尼烯(E-β-farnesene, 简称EBF)的骨架结构为母体, 分别用N-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2-噻唑硫酮、2-羰基-1,3-噁唑烷、1-取代-2-硝基亚胺基-1,3-咪唑烷等含氮五元杂环取代EBF中的共轭双键, 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EBF类似物, 其结构均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杂环的化学反应和生物活性差异. 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其中4e在5个测试浓度下的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 有意思的现象是, 一些在高浓度(1000 μg/mL)下活性低于对照药剂噻虫啉的目标物(如 4a~4c, 4f~4h), 在低浓度(如62.5 μg/mL)下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反而高于对照药剂.